
□相子瑞
農業項目是鄉村振興的“強引擎”和農業現代化的“硬支撐”。今年以來,德州市聚焦三鎮三區、設施農業、食品產業、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領域,力爭上半年新開工農業項目33個,總投資88.1億元,竣工項目13個,完成投資53.7億元。
鄉村振興,農村產業大有可為。德州市依托開展鄉村振興項目建設年活動,全力推進重點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徹底扭轉產業項目薄弱現狀,增強農業農村發展后勁,夯實共同富裕基礎,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產業鏈上建項目,實現農業增值增效。農業全產業鏈建設為農業增值增效提供巨大空間。德州市將現代農業全產業鏈培育作為項目建設主攻方向,全力推進重點農業產業化項目,以龍頭項目牽引產業鏈升級。魯糧集團現代糧農產業示范推廣項目建成后可實現糧食儲備20萬噸,年糧食交易25萬噸,年糧食中轉50萬噸,進一步帶動全市現代農業和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過去,鄉村特色產業由于產業鏈短,精深加工不足,產品附加值一直上不去。各縣市區應因地制宜,推動產業向后端延伸、向下游拓展、向市場要效益。比如,平原運河種業可以在農業基礎條件好的鄉鎮培育育種基地、樂陵小棗產業延伸更多品牌產品、武城辣椒產業做活深加工文章等等。總之,農業龍頭企業應在育種、種植、收購、加工、運輸、銷售等環節多點開花,促進農產品利用方式的多元轉化、多渠道增效;應通過農業全產業鏈建設,政府和各類經營主體依托鄉土特色資源,開發諸如夏津桑椹產業、樂陵農業旅游、德城生態果業等農業產業新功能、農村生態新價值,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要效益,強龍頭、興業態、樹品牌,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智慧農業求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目前,德州市共擁有11項在研的山東省鄉村振興科技創新提振行動計劃項目,a1德州食品智慧科技產業園項目目前也已進入內部裝修階段,預計6月底試生產,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8億元。發展智慧農業,建立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對于德州市現代農業項目的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應聚焦智慧農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組織實施智慧農業行動計劃,建成一批智慧農場,加快重點行業和產業數字化改造,通過政策拉動、典型帶動、技術驅動、服務推動,實現智慧農業快速發展;要依托農業項目全產業鏈一體聯動,推進主要作物種植精準化、設施種植數字化、畜牧養殖智慧化、育種制種智能化,提升農業生產、管理、經營的數字化水平。
科技人才做后盾,鄉村振興厚積薄發。農業項目建設,人才是核心要素。近年來,德州市專項扶持引導農業技能人員、高校畢業生等回鄉創業,激發“歸雁經濟”內生動力,激勵各類人才流向鄉村、扎根基層,極大地推動了樂陵小棗、夏津桑椹等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打造起中國(德州)農業食品創新產業園、全國重要預制菜基地等鄉村振興的德州樣板。推進農業項目高質量發展,應不斷完善“專業化”人才激勵體制,加強與農科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推行顧問指導、對口支持、互派培養等引才模式,柔性引進農業專家、農業專業化團隊等高層次人才隊伍,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要當好優秀人才的“后勤部長”,加大對農業專業化人才的開發力度和人才創新創業資金扶持力度,為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提供“量體裁衣”式服務,全力提供“拴心留人”的沃土;要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鄉村工匠,讓鄉土人才在農業項目推進的過程中起到“領跑”作用。
(作者單位:平原縣委宣傳部)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
編輯|尹曉燕
審核|胥愛珍 終審|尹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