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菅娜娜
近日,“口吃”村黨支部書記變身帶貨主播的視頻在《開屏見“好”》欄目展播。為帶領鄉親致富,這位濰坊高密市范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僅用兩個月就增粉3萬,銷售額突破200萬元,20余名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直播事業的成功,點燃了更多人的希望,電商經濟的蓬勃發展,正助力鄉村向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加速前進。
2025年山東省委“一號文件”出臺36條舉措,句句聚焦“三農”,字字關乎民生,其中,重點強調要注重聯農帶農,讓農民有活干、有錢賺。直播電商這一新模式的興起,為農村發展迎來新機遇,數字電商與直播助農的深度融合,幫助越來越多的新農人成長為“興農人”。電商直播作為一種新興商業模式,不僅帶領村民實現了“云致富”,還成為賦能鄉村振興,實現鄉村蝶變的新助力。
電商賦能,讓土特產變身“金名片”,拓寬了農民致富路。一根網線,一部手機,就能將地方特色產品展示給全國的消費者,直播電商為農村的優質農產品打開了銷路,帶來了收益。在寧津縣農特產品直播間里,0添加劑的千層饅頭大受歡迎,日銷150袋面,比單一的線下售賣翻了十多倍。此外,直播電商的快速發展,也為一些賦閑在家的農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家門口就業讓群眾幸福感倍增。從田間到“云端”,越來越多的優質農產品、手工藝品搭上電商快車,成為農民增收的大產業、鄉村振興的“金疙瘩”。
直播電商帶火了農產品,帶活了鄉村特色產業,也讓鄉村美景和文化火出了圈。隨著電商+農文旅融合的日益成熟,沉浸式鄉村旅游迎來發展的春天,人氣爆棚的直播間流量變為助力鄉村振興的經濟增量。以“賞花經濟”為例,各地鄉鎮干部、村支書跨界嘗試,以“舞”力引流的視頻躥紅網絡,在流量為王的時代,電商+旅游的新路徑激活了鄉村振興新引擎,一群尬舞的村干部用他們的真誠打動了網友,雖不專業但夠敬業,一場油菜花里的魔性舞蹈以“尬”出圈,獨特的舞姿帶火了家鄉文旅。
為鄉村振興插上“云翅膀”離不開數字技術,更需要人才支撐。鄉村電商的興起,讓一部分從事傳統農業生產的人們實現了華麗轉型。從田間地頭到網絡主播,他們用質優價廉的產品和一股子真誠贏得消費者的點贊和好評。為培育壯大鄉村電商隊伍,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整合資源,探索更加成熟的農村電商人才培養機制,培育孵化更多電商企業,同時,組織青年志愿者開展結對幫扶,為村民介紹直播和短視頻拍攝技巧。此外,還要積極探索電商+農產品銷售,電商+農文旅融合等共贏模式,讓特色農產品飛得更遠,讓鄉村文旅四季長紅。
(作者單位:慶云縣中丁鄉人民政府)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
編輯|尹曉燕
審核|胥愛珍 終審|尹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