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市實施數字賦能,深化產業融合,加速打造消費擴容強引擎——新賽道發力 服務業“煥新”

樂陵澳林時代天街游人如織

凱德現代冷鏈物流園服務皇家小虎、永盛齋扒雞等十幾家食品企業
□本報記者張雙雙 本報通訊員姜光華
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暨抓項目擴投資促消費現場推進會議提出,要狠抓服務業和促消費,加快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我市搶抓機遇,強化措施,扎實推動擴內需促消費各項政策落實落細,聚焦現代物流、平臺建設等服務業關鍵領域,以數字賦能為引擎,深度融合產業為路徑,持續擴容消費為驅動,不斷開辟新賽道,書寫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新篇章。
創新服務場景 推動消費擴容升級
“以舊換新”政策釋放消費活力,展會經濟持續升溫,電商服務業日漸完善……今年2月,我市出臺《德州市提振消費五大工程實施方案》,圍繞商品消費、服務消費、新型消費、農村消費、國際消費五大領域,不斷推出系列創新舉措,強化生活性服務,進一步提振消費。
每到周末,樂陵市澳林時代天街都是人流如織。7月10日午餐時間,開業半年的“壇子李烤肉”座無虛席。這家德州首店憑借獨特風味,迅速成為市民聚餐新寵。烤肉店負責人劉天成介紹,慕名前來的顧客非常多,現在工作日上座率超八成,周末需提前預約。
與澳林時代天街的首店“抓住顧客味蕾”不同,禹城市通過“老城煥新”開辟文化消費新賽道,將荒廢20多年的老酒廠改造為新街口民國風情商業街,非遺手造、特色餐飲與碼頭景觀交融,成為市民消費休閑的新地標。禹城市新街口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善增介紹,街區根據現有建筑,結合當地歷史背景,將其改造成以民國風格為基調、以商業街區為發展模式的文化園區。目前,禹城已串聯禹王亭文化片區、歷史街區等資源,形成“文化+商業+旅游”的消費矩陣。
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把提振消費、擴大內需作為首要任務,多措并舉推動消費持續擴大。從首店經濟的“新銳攻勢”到老城更新的“無限情懷”,我市大力實施新型消費躍升工程,培育壯大首發經濟,積極打造高品質步行街和智慧商圈,力爭全年開展首發、首秀、首展活動10場以上,累計引進首店達到30家以上,支持改造縣域商業項目5個以上。圍繞全年四季主題開展促消費活動,我市創新消費場景,培育消費亮點,推進多業態融合,確保消費全年保持熱度。
錨定重點領域 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
盛夏時節,德州市北外環不遠處的德州交投物流凱德現代冷鏈物流園內,總容量10萬噸的智能化低溫冷庫一字排開,智能化操控室全時監測冷庫數據。在這里,-25℃制冷標準設計能讓食品最大程度減少損耗,保證食品質量。
冷庫外,來自全國各地的貨車往來不斷,車上裝載的冷凍肉類等食品有序入庫。“我們服務于皇家小虎、永盛齋扒雞、鄉盛扒雞等十幾家食品企業,還是一些物流企業的中轉站。”德州交投物流發展有限公司湖濱路分公司經理王海博介紹,基于智能及可視化的數字化場景,整個園區實現智慧管理、智能調度,從入園到入庫,流程達到最簡,可以降低因物流銜接不暢等問題造成的隱性成本。前不久,物流園獲評國家3星級冷鏈物流企業。
現代物流是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點,為加快發展進程,德州研究制定《關于加快現代物流業突破發展的行動方案》,錨定多式聯運、冷鏈物流等重點領域,聚力實現現代物流業突破發展。
目前,在冷鏈倉儲方面,全市形成了以飛馬、凱德、蓋世冠威齊河物流園等為代表的冷鏈倉儲企業,市域內冷藏規模達165萬噸以上。冷鏈運輸方面,全市近500家物流企業具有冷鏈運輸資質,遠華物流、雪之味供應鏈等成長為骨干企業,積極拓展北京、天津、濟南等地市場。冷鏈倉儲貿易方面,依托黑馬、千立方等冷鏈倉儲企業,發揮渠道優勢,引進東盟高檔水果等產品,進一步打開京津冀市場。
7月13日,慶云縣嚴務鄉村民郝占峰來到村郵政綜合便民服務站,郵寄黑小豆、糯玉米等農產品。“當天接單,當天發貨,省內最多2天、省外3天,客戶就能收到新鮮的農產品。”郝占峰說,便民服務站讓合作社的農產品賣向全國。
農村電商發展勢頭猛,為打通快遞“最后一公里”,德州實施“快遞進村”工程,各縣市區“各顯其能”:慶云創建縣域助農服務中心快遞園區,租賃國有企業廠房,依托村(社區)超市等設立郵政綜合便民服務站,構建起縣、鄉、村一體化共享智慧快遞物流網;樂陵創新推進客貨郵深度融合,讓快遞坐上公交車,農村電商“跑起來”;夏津推動“組織鏈”嵌入“快遞鏈”,推動郵政快遞與縣鄉村黨建共建、陣地聯用,讓“紅色速遞”實現農村配送網格全覆蓋。
強化數字賦能 傳統服務業換擋升級
在夏津縣現代紡織產業園展廳內,紗纖億信息科技(山東)有限公司總經理井曉妮時時關注著“紗纖億”App上的交易信息,原棉訂購、紗線訂單都能一目了然,并能實現“集采集售”,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和效率。“這只是數字化園區的一小部分,建成后能通過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產業鏈、服務鏈協同,為紡織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營造更好的生態環境。”井曉妮說。
紡織是夏津的主導產業之一,去年3月,德州與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確定了園區共建、人才交流、產學研成果轉化的主體合作思路。隨后,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引入廣東紗纖億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夏津財金集團成立夏津紗纖億公司,圍繞棉花、木漿等原料采購的線上交易、融資等共性需求,定制開發了基于夏津、輻射山東的紗線產業互聯網平臺。
“這是國家級服務平臺的改革探索,也是我們縣域產業集群升級的改革探索,以此為平臺構建山東省的紡織產業大腦,促進實體經濟和生產性服務業共生共長。”夏津縣工信局局長馬秀敏介紹,支持一批優勢傳統企業走在前,通過設備換芯、生產換線、產品換代,引導企業運用工業互聯網平臺實施智能化改造升級,打造智能工廠。
根據德州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今年我市將加快魯北大數據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并在算力服務、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開展專項招商。目前,聚焦重點產業鏈,依托產業大腦、數字經濟園區等載體,齊河、夏津、樂陵等縣市區陸續開始布局建設行業數據中心等各類數字平臺,助推數字經濟和智能制造加速崛起。
以數字化平臺為基礎,發揮平臺載體對服務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我市正在培育具有較強行業競爭力的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目前,全市有省級以上“兩業融合”試點4家,現代服務業集聚區2個。“強化‘兩業融合’試點、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等平臺載體建設,是推動服務業融合集聚發展、帶動服務業加快突破的有效路徑。”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我市將圍繞做強平臺載體,推動服務業向“深”融、向“新”聚、向“高”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