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協同發展產業園精準承接京津及濟南產業轉移項目——
“三個創新”崛起特色產業集群

派爾員工在安裝生產設備

正冠潤滑油公司員工灌裝潤滑油

德州高新區協同發展產業園鳥瞰。記者 楊戈 攝
□本報記者 楊德林 胡兵 本報通訊員 龐占英 趙慶玲
7月14日,走進德州高新區協同發展產業園,只見標準化廠房成棟連片,車間內機器轟鳴,車間外運輸車輛往來穿梭,一派紅火的生產景象。
協同發展產業園是德州市重點扶持發展的產業園項目,于2018年4月份啟動建設,共吸引37家企業入駐,培植高端機械制造特色產業集群,聚集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產業特色明顯的中小企業。2024年,園內企業實現銷售收入5.98億元,常年提供1500個就業崗位。今年上半年預計實現銷售收入3.26億元,同比增長9%。
創新建設模式
“工業地產+標準化廠房”吸引企業入駐
“我們是北京恒潤安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自2020年落戶協同發展產業園以來,持續快速發展,現年可生產智慧一體化測控閘門1萬余套,技術處于行業領先地位,被評為高新技術企業。”山東智禹水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于君對園區的投資發展環境十分滿意。
園區內道路水電天然氣通訊等設施齊全,標準化廠房設計合理,面積適中,層高12米,空間利用率極高,每棟廠房都配帶一棟三層的附屬辦公樓,可以滿足企業的商務辦公需求。更重要的,園區推行“工業地產+標準化廠房”模式,為企業提供用地手續辦理、能評、環評等一攬子、一條龍服務,實現拎包入住。
在國家重點發展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下,德州高新區協同發展產業園不同于一般的產業園區建設,采用的是“政企合作”方式,由政府牽頭,禹城市城投公司開發建設,共同搭建的招商引資平臺。創新做法體現在:一是在建設體制上,采取工業地產模式,由德州高新區統一規劃設計、統一招商,禹城市城投公司統一定制開發、一棟一企、獨立標識,專門用于承接京津冀和濟南的產業轉移升級企業;二是在運營機制上,采取市場化
運營機制,成
立禹城市旭昶產業園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獨立經營、獨立核算,大大提高了項目落地投產效率;三是在服務管理上,園區除提供24小時安保及保潔服務,還為企業提供人才招聘、金融貸款等服務。園區內規劃的綜合服務樓內設餐廳、員工活動中心等服務設施,對企業的商務接待起到了重要作用。
創新招商方式
瞄準重點區域、重點產業加強招商
落戶園區的37家企業中有22家來自濟南。山東魯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纏繞包裝機、纏膜機、水平自動打包機的企業,2019年企業從濟南遷出。落戶產業園后先是購買了2000平方米的車間進行加工生產,隨著生產規模擴大,2020年又購買了一個生產車間,年可生產2000臺打包機,成功研發了冷拉伸套膜機、覆頂纏繞機等高科技含量產品,年銷售收入突破2000萬元。“最初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租了一個小型車間,后來發現園區發展環境十分好,產業特色十分明顯,便決定扎根發展,并介紹了幾家企業來園區投資考察。”公司生產負責人季斌虎說。
山東三越測試儀器有限公司是從濟南引進的另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其前身為濟南儀器廠,落地后相繼研發出大型動靜態壓剪試驗機、臥式拉力試驗機等8大系列100多個品種的高技術產品和非標定制產品。
“我們不僅看重園區的區位及交通優勢,更看重園區定位準確、產業聚集度高,聚集了一批高端裝備制造、機械加工企業,在這發展能充分利用上下游資源。目前,公司能夠生產7200噸全國最大的動態壓剪試驗機,產品出口到東南亞地區。”公司總經理時建軍介紹說。
“在招商過程,我們發現京津和濟南地區有很多掌握核心技術的中小企業受土地、資金、廠房等因素影響,難以將企業做大做強。針對這一現狀,我們創新招商方式,瞄準重點區域、重點產業,通過建標準廠房‘筑巢引鳳’模式,專門承接產業轉移升級項目,實現共贏發展。”禹城市城投公司總經理程小泉介紹說。
創新培植方式
打造互融共生產業生態圈
走進德州派爾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猶如走進機械加工制造的海洋,各種型號的拌膠機、刨花風洗機、刨花超級篩等讓人目不睱接,“我們是一家致力于為人造板行業提供高端生產設備的企業,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智能化人造板專用設備,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實現了進口替代。目前公司年可生產200多套專用設備,產值8000多萬元。”公司副經理陳忠誠介紹說。
自2018年派爾公司落戶園區后,短短6年時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目前公司擁有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的生產車間。而這一切的成績歸功于園區良好的發展環境。在派爾公司入駐初期,園區積極協調有關部門辦理相關手續,并定期到企業走訪,及時為企業排憂解難。在發展中期,園區工作人員了解到企業面臨技術人才短缺的情況,協助企業招聘高層次人才6名。
不僅派爾公司,產業園針對每一家企業,量身定制成長發展方案,從項目洽談、簽約、落地投產到日常生產經營,都有一名工作人員全程跟蹤服務。“我們立足企業長遠發展,著力打造互融共生產業生態圈,加速形成有鮮明特色和核心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集群。”程小泉介紹說,園區持續抓好優質企業梯隊培植,實施動態管理、分類指導和精準服務,引導企業高質量發展,逐步形成了以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代表的優質企業梯隊。目前園區全力打造高端機械制造特色產業集群,其中,高新技術企業7家,科技型中小企業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