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聚人才興產業 筑鏈條促融合——京津冀魯(德州)人力資源賦能制造業發展供需交流會側記
□本報記者鄧靜 本報通訊員張逸佳 王佳芬
9月29日,山東四方技師學院內人流如織,京津冀魯(德州)人力資源賦能制造業發展供需交流會暨山東省人力資源服務“聚才興業”供需對接活動在這里啟幕。
簽約是當天的“重頭戲”。現場,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訾金星與山東聚星人才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楊興杰緊緊握手。這不僅是兩家企業的攜手,更是人力資源服務業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生動縮影。
德州與京津冀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是山東省與京津冀人力資源協作的橋頭堡城市。本次大會匯集了來自京津冀魯4省(市)先進制造業領域的人力資源供給和需求方,130多位專家、企業高管與德州200余家關鍵產業鏈企業進行深度對接。
訾金星坦言:“公司在航空模鍛、高端鑄鋼、風電結構件焊接等領域的高端人才稀缺。與專業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合作,不僅響應速度快,推薦的人才也更精準,有效解決了我們的引才難題。”
“我們正在將賽事服務從制造業原有業務中剝離,衍生出生產性服務業新的人力資源外包服務產品。”泰山體育人力資源管理中心總監劉祥峰道出了制造業企業的新需求,“通過與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深度合作,我們解決了技能人才缺口問題,更提升了賽事服務的專業化水平。”
當天,類似的深度合作簽約共進行了5場,涵蓋人才培養、技能提升、用工服務等多個領域。
主題交流環節,一場關于破解“用工荒”的討論熱烈展開。智聯招聘集團副總裁霍彪表示:“當前制造業‘用工荒’呈現出季節性、技能型、區域性三重疊加的復雜態勢?!彼岢龅慕鉀Q方案令人耳目一新——通過搭建數智化用工平臺破解季節性缺工,構建政校企協同生態攻克技能型缺工,深化區域人才供應鏈緩解區域性缺工?;舯胩貏e提出“潮汐用工”機制,建議借助人力資源平臺開發用工需求預測模型,建立“共享員工聯盟”,實現企業間人力資源的有序流動,從一時應急走向常態共贏。
山東德仁四方人才集團副總經理欒慶華用數據說話:“通過‘精準招聘+產教融合’體系,畢業生技能與崗位需求匹配度達90%以上,起薪較同類院校高15%,職業忠誠度提升25%?!泵鎸χ圃鞓I新需求,集團正全力打造“全鏈條、深融合、數字化、國際化”的服務體系。
北京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秘書長沈志歈對德州的創新實踐給予高度評價:“德州在破解企業出海人才困局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特別是深化屬地職業技能培訓,幫助中資制造業企業培養人才,實現降本增效,這一做法極具創新性。”
產業人才一站式供需對接“市集”現場人頭攢動,匯聚了200余家用人單位,提供4300個就業崗位。在直播帶崗專區,“HR”主播們面對鏡頭侃侃而談?!拔覀兊脑O備操作崗,月薪6000元至1萬元……”山東富士制御電梯有限公司人事科科長霍立艷的直播吸引了線上線下眾多求職者關注。通過這樣清晰的講解,崗位信息一目了然,人才對接變得直觀高效。
我市已連續3年舉辦人力資源京津冀魯行業交流共建活動。目前已引進誠通人力、小愛科技等頭部機構,培育“四方技工”“中聚共享銷售”等一批服務制造業的專業品牌,并與東南亞、歐洲、非洲等國家和地區建立常態化業務往來。市人社局人力資源流動管理科科長劉玉蘋介紹,截至目前,全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數量達626家,年營業收入突破64億元。今后,德州將繼續深化區域協同,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