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者在P9P9 BAKERY面包店首店試吃

消費者在361°超品店首店選購衣服
□本報記者劉春楊本報通訊員蘇宸
天衢新區上影國際影城開啟懸浮立體飛躍觀影新體驗;禹城市落地華為德州首家新形象體驗店;齊河縣萬達廣場海底撈試營業首日銷售額即達6.5萬元……當前,各地正競相激發消費潛力。我市敏銳把握消費升級趨勢,將首店經濟作為擴大內需、提振消費的關鍵抓手,通過政策引導、活動引流、載體升級協同發力,推動商業動能從吸引短期“流量”向創造長期“留量”轉變。
政策引領 首店生態“活水來”
首店經濟是指一個區域利用資源優勢,吸引國內外品牌首次開設的門店,是城市商貿活力的“晴雨表”。今年以來,我市持續實施提振消費“五大工程”,即商品消費提升、服務消費提質、新型消費躍升、農村消費挖潛、國際消費拓展。通過完善政策保障與服務機制,為首店經濟發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國慶假期,眾多首店成為消費市場亮點。10月6日,禹城市德百廣場華為體驗店內人頭攢動。“這種沉浸式體驗很新奇,能更深入地了解產品性能。”市民張子萱為父母選購了一款有監測血壓功能的智能手表。
“這家首店在店面形象、產品展示、服務體驗上全面創新,將體驗店和智能生活館相結合,有效激發了消費熱情。”家電商場經理李超說。禹城市商務局流通科科長李梅介紹,華為德州首家新形象體驗店于今年5月入駐,利用數字技術打造沉浸式首發場景。
通過市縣聯動、部門協作,德州市商務局結合本地消費特征進行項目對接、落地審批,并主動了解首店面臨的困難與訴求,提供精準的政策和要素保障,讓品牌引得進、落得下、活得好。目前,全市已吸引170個知名品牌落戶。
業態融合 場景再造“留住人”
10月7日,澳德樂時代廣場361°超品店比平時更加熱鬧繁忙。“8月22日開業當天,品牌方捐贈了百萬元的消費券。”店長張鳳蕊回憶,全球品牌代言人阿隆·戈登與市民互動,現場人山人海,線上直播流量持續火爆。澳德樂時代廣場副總經理王衛衛稱,該店開業以來滿足了全年齡段客群的多場景裝備需求,客流量整體提升20%。
“首店+”多元業態融合,正在打造能留住人、打動人的消費新場景。帶著這一思路,我市積極發展“首店+首發”“首店+展覽”“首店+賽事”“首店+科技”等復合業態,結合消費需求和商圈特點,優化首店要素配置,推動消費新業態從“引入”到“生長”、從“單點”向“集群”升級。
“我們根據不同載體的特點,實行精準的品牌引入策略。”德州市商務局流通科科長張健介紹,在核心商圈、區域商業中心,引進國際品牌、國內新興品牌、區域首店;在社區商業中心發展特色首店,支持本土生活服務類首店發展。“老商場+新業態”的組合,推動了場景創新、模式創新,形成“一區一特色”,增強了用戶黏性,激活消費市場。
從寧津德百卡薩帝001號店的“場景化+沉浸式”展廳,到齊河萬達廣場街舞賽事首秀吸引年輕群體,不難看出,首店經濟絕非簡單的引進和門店數量的疊加,擁有獨特價值和新穎體驗,才能帶來核心競爭力。
載體煥新 首店經濟“長起來”
首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強大的平臺載體支撐以及商業流量與文化價值的有效轉化。
“我們引導傳統商圈加快提檔升級,鼓勵商業綜合體選擇客流量較為集中、業態互補、改造成本低、曝光度高的具體空間,引入知名品牌旗艦店、概念店。”張健表示,通過引導傳統商場騰退低效店鋪,靈活運用閑置空間,可實現“微更新+場景再造”,從而推動核心商圈提質,特色街區賦能,新興載體創新。
優質載體以首店“流量”撬動消費增量,釋放出巨大能量。澳德樂時代廣場引入可隆、超級安踏等100余家魯西北首店,單日客流量超10萬人次;德百集團打造“9Z潮聚空間”孵化器,引進星巴克臻選店等首店品牌,并與海洋館、音樂節等業態聯動,形成持續的消費熱潮。
為鼓勵企業引進和培育首店,我市深挖區域特色資源,引導本地品牌在產品、服務、業態等多維度創新,探索“特色美食+文創IP”,孵化“老字號+新業態”首店,支持跨界聯名首店,讓商業載體與首店品牌實現協同發展。德州扒雞推出休閑零食子品牌“魯小吉”,開發了奧爾良雞腿、自熱雞煲等新品,線上銷售額同比增長4倍;樂陵市依托獨具特色、國際領先的體育產業,打造全國首家泰山體育超級工廠店,體育產業集群不斷壯大。
新品牌、新業態的涌現,促進消費能級躍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德州市商務局二級調研員逯澤生表示,將持續厚培首店經濟發展土壤,優化空間布局,積極打造特色商圈和街區,推動我市首店經濟從“流量吸引”向“價值創造”深化,使其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可持續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