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辦實事解難題 民生保障扎實有力——全市經濟發展年中觀察系列述評之八

我市持續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增進群眾健康福祉。齊魯醫院德州醫院“國考”斬獲A+等次
□本報記者石秀秀
一座幸福之城,當有溫暖明亮的民生底色。我市堅持民生優先,加大財政投入,夯實民生保障,今年重點推進19件民生實事,上半年已有部分項目提前超額完成年度計劃目標,其他各項正加速推進。
“治國之道,富民為始?!比罕姲簿訕窐I、社會富足安康的美好圖景,根基在于就業這個最大的民生。德州深諳此理,精準發力重點群體,全力托穩百姓“飯碗”。
今年我市扎實推進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對接基層養老托幼、環境治理、文化振興等服務需求,開發出“噸半糧”農田管護員、椹產業推廣員等特色公崗,讓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針對高校畢業生,打造青年就業創業賦能中心,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供給”的聯動格局。1300名人社干部化身“就業管家”,提供從畢業到就業的全周期服務。
作為農業和勞動力大市,我市切實將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落到實處,在全省率先破題農村勞動力就業集成改革,構建起覆蓋縣、鄉、村三級的就業服務體系,建成134個鄉鎮服務中心、4998個村級服務站,探索出“黨委統籌、政府兜底、市場引導、群眾自主”的路徑。聚焦全市標志性產業鏈,今年上半年高頻次開展“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月”等活動476場,為8200家次企業解決用工5.5萬人次,以就業之穩筑牢民生之基。
民生溫度,既見于端穩的“飯碗”,也體現在“學有優教”“病有良醫”的落實。發展民生事業,就是要從這些群眾最關切、感受最直接的急難愁盼問題著手,讓溫暖可感、幸??捎|。
今年3月,天衢東路小學廣川校區建成投用,設置24個班、1080個學位。教室寬敞明亮、操場開闊平整、設施設備齊全,給孩子們提供了更舒適、更優質的學習成長環境。今年以來,全市教育投入成效顯著:新建、改擴建中小學14所,55人以上大班額實現動態清零;146所幼兒園構建起普惠托育網絡,學前教育公辦率達60%、普惠率達95%,省級優質園占比超50%,推動“幼有所育”邁向“幼有善育”;105個鄉鎮深化強鎮筑基試點,113個薄弱環節改善項目實施,有力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我市積極探索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的發展路徑。構建“1+N”集團化辦學模式,以優質校為龍頭,輻射帶動成員校協同發展。通過管理輸出、師資交流、教研聯動,188個教育集團(聯盟)覆蓋772所學校,編織了一張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教育網絡。建立縱向貫通機制,13所優質高中領銜的十二年一貫制教育集團初具雛形,為人才培養提供了連貫通道。
教育發展既立足當下需求,也著眼未來人才培養,服務城市長遠發展。我市持續深化產教融合,新成立2個聯合體、共同體,全市總數達11個。禹城職?!皵得焦し弧?、夏津職專產業學院、寧津職專黃河流域電梯行業共同體等一批標桿性校企合作模式涌現,將課堂與車間、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緊密聯結,為地方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我市始終將群眾健康置于發展前位,以深化醫改、夯實公共衛生服務基礎、推進重大項目等為抓手,穩步提升醫療服務能級,讓“病有所醫”的民生保障更有溫度,讓“醫有所靠”的健康服務更具質感。
直面基層短板,今年我市繼續實施鄉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質提效三年行動,實現97家鄉鎮衛生院設備“應配盡配”,1171家村衛生室達到“五有三提升”標準,16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成效初顯。這些惠民舉措正在有效縮小城鄉醫療服務差距,讓廣大農村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
我市致力于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高水平醫療健康服務。今年,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德州醫院在2023年度國家三級公立醫院“國考”中取得A+等級優異成績,位列全國綜合醫院前10%。從2022年度的B++到A+,是醫院綜合實力實現飛躍的權威認證,更是德州持續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升整體醫療服務水平的集中體現。我市注重推動優質醫療資源“高端嫁接”,今年2月,德州與首都兒科研究所開展合作,共建首所德州兒童醫學中心,截至6月底,門急診人次、手術量同比增長35%、110%。
婦女兒童健康是家庭幸福的基礎。我市全力做好重點人群健康服務保障,適齡婦女“兩癌”免費檢查覆蓋率超60%,1.4萬名適齡女孩免費接種HPV疫苗。在??平ㄔO方面成果豐碩:德州市立醫院兒科、寧津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樂陵市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新晉為省級臨床重點??疲h域)。目前,德州擁有省級臨床重點專科10個、精品特色???個、省級縣域臨床重點???0個,總數居全省首位。我市正以堅實的健康保障,為群眾幸福生活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已成為衡量城市溫度與治理水平的重要標尺。德州積極探索,推行“六床聯動”試點,并將呵護失能失智老人納入今年的民生實事,禹城、寧津等4個試點縣市正著力打造老年人治療、康復、護理、生活照料、安寧療護無縫銜接的一體化健康養老服務體系。同時,加大力度推進居家社區養老,開展適老化改造補貼,聚焦老年人需求,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上門服務等。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從“飯碗端得穩”的就業保障,到“學有優教”的優質育人;從“病有良醫”的健康守護,到“老有頤養”的幸福晚年,我市正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進民生事業發展,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