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年以來,工行德州分行打造“融資+融智”全周期服務生態——制造業貸款余額超120億元

客戶經理(左)到企業走訪。記者李曉楠攝
□本報記者趙鑫玲 本報通訊員宋開峰
“多虧工商銀行及時提供了2500萬元信用貸款,幫我們順利實現了搬遷后的二次創業。”4月20日,我市一家電機公司負責人感慨道。目前,企業實現船用永磁電機等12個系列產品量產。
今年以來,工行德州分行緊扣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以金融頭雁姿態推動產業升級。截至3月末,該行制造業貸款余額突破120億元,通過精準滴灌7大主導產業、12條標志性產業鏈,帶動全市167個技改項目落地,新增就業崗位1.2萬個。
創新產品 破解融資痛點
作為工行專為制造生產類企業量身定制的數字普惠信用貸款產品,制造e貸依托金融科技構建全鏈條服務體系,以“數據增信+極速審批”模式破解制造業融資痛點。
年初,山東京奧體育器材有限公司在擴大產能、設備迭代過程中面臨資金瓶頸。工行慶云支行啟動精準服務機制——通過整合企業結算流水、納稅數據、發票信息等多維度經營數據,運用金融科技模型完成智能授信評估,僅用3個工作日便為企業發放了200萬元信用貸款。這是該行落地的全市首筆制造e貸,開創了“數據驅動、精準授信”的新模式。
自制造e貸上線以來,工行德州分行已為5家中小制造企業提供超500萬元融資支持,通過“數據跑路”替代“企業跑腿”,平均審批時效壓縮至2.5個工作日,有效緩解了制造業“設備更新急、訂單交付緊”的燃眉之急。
精準施策 加碼產業集群
最近,我市一家企業計劃新上一條尼龍新材料生產線,更換生產設備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工行德州分行主動上門對接,借助總行、省行為設備更新貸款開辟的綠色通道,以較短時間完成了貸款審批,共為企業提供了14.5億元授信支持,目前已發放4.4億元。同時,為符合條件的貸款本金申請財政貼息,幫企業申請貼息金額92.3萬元,降低了融資成本。
在推進科技、數據與業務高質量融合創新方面,該行緊緊圍繞總行、省行重點戰略部署,持續加強業務服務統籌,將信貸資源重點投向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領域,以金融力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聯合職能部門繪制《重點產業集群金融服務熱力圖》,對全市167個技改項目制定“一戶一策”方案,全力支持設備更新改造項目,實現信貸投放與產業規劃精準匹配。
數據顯示,截至3月末,該行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達52.9億元,今年新增5.4億元,其中2.4億元投向化工企業設備更新。
政企協同 產融合作新突破
今年以來,工行德州分行與市工信局聯合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將全市214家規上工業企業納入省委、省政府確定的《2025年促進經濟穩健向好、進中提質政策清單》,實現貸款需求應貸盡貸。通過建立民營企業直連服務機制,一季度為35家專精特新企業發放國擔快貸1.2億元,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達32%,平均融資成本較市場利率低1.5個百分點。
走進位于天衢新區的工行德州科技支行,新一代金融服務智能機器人“工小智”主動迎接,引導客戶刷身份證排隊預約。在科創企業專屬服務區,科技金融服務團隊為企業介紹各類產品,“場景+產業+科技+金融”一站式服務,得到了不少科創企業負責人的稱贊。
截至3月末,工行德州分行科創貸款余額突破50億元,較年初增長43%,成為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領域的“金融后盾”。
“從制造e貸的普惠創新到50億元科創貸款的突破,從120億元制造業貸款大盤到167個技改項目落地,從‘融資’到‘融智’,我們將持續加大對制造業的支持力度,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工行德州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