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傳統產業“智”變升級,新興產業聚鏈成勢——樂陵:數智驅動 民營經濟向“新”而行

樂陵星光食品(國際)產業園鳥瞰

曼德公司引進先進設備實現平均每1.8秒下線一根線束

泰山體育高檔功能人造草智能化生產線
□本報記者馮光華胥愛珍本報通訊員張梓琪蘇安矗
夏秋之交,穿梭于樂陵民企,看到最多的是數智轉型的新成果:泰山體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碳纖維自行車裝上智能芯片;曼德汽車零部件(樂陵)有限公司車間里,機械臂精準焊接著汽車線束;山水水泥有限公司智控升級的綠色工廠內不見灰塵……
20世紀90年代,樂陵培育產生了一批以“五朵金花”為代表的優秀民營企業。如今,這座魯北小城又有新突破——以數智技術重塑產業基因,構建起能級更高、結構更優、韌性更強的“4+ 4”現代產業體系。
數字再造 傳統工廠“智”變綠色工廠
“國強五金,打開窗戶。”隨著一聲口令,一扇看似平常的窗戶伴隨著輕微的電機聲緩緩打開。在亞薩合萊國強(山東)五金有限公司展廳內,工作人員向記者演示“聽話”的窗戶。
窗戶能聽懂人話,靠的是它的“智能大腦”。“主要包括一個風感裝置和一個語音接收器。依靠這些感應裝置,智能開窗器不僅能實現在特定條件下自動開啟和關閉,還可以與智能家居聯網,實現遙控、手機App控制、語音控制、智能安防等多種功能。”工作人員介紹。
位于樂陵經濟開發區的亞薩合萊國強(山東)五金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門窗五金產業領軍企業,有著30余年的五金生產制造歷史。公司從五金部件做起,最終成長為業內“隱形冠軍”。
早在2017年,國強公司就啟動了車間智能化升級,推進綠色節能和智能化五金新產品的研發,打造智能制造基地,提升效率、降低損耗、保障品質,2024年入選德州市綠色工廠。
面對數字化轉型的新形勢,樂陵制造企業正經歷一次重構。
泰山體育國際產業園內,年產2000萬平方米高檔功能人造草智能化生產線正有序運轉。與傳統的生產車間不同,這里采用智能化設計,可實現訂單一卡通生產及發貨,生產模式由傳統“串行生產”向“一體化協同制造”轉變。
“我們在生產中添加了一種微量元素,在運動摩擦時可以釋放出負氧離子,是一種‘會呼吸’的草坪。”泰山體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卞笑男介紹。
泰山體育從手工作坊起步,經過近50年的創新發展,成長為制定國際標準、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品牌,許多技術實現了從無到有的關鍵突破。“以前檢測器材靠人工,現在,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SEM)、智能落錘沖擊試驗機、3D打印機等儀器,檢測更加便捷、數據更加精準。”卞笑男說。
智能生產線已“裝”進了樂陵的各類工業企業。2019年以來,樂陵山水水泥有限公司以數字改革智控升級,打造低碳高效“全自動車間”。生產環節,實現一個人管理生產流程;物流環節,從車輛進廠到稱重、卸貨、出廠實現全過程自動處理、自動控制。2022年4月,樂陵山水水泥入選德州市第一批綠色工廠名單,2023年成為省級綠色工廠和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入選2024年“山東制造”品牌。
目前,樂陵市已建成2家國家級綠色工廠、3家省級綠色工廠,綠色制造評價指數居德州首位。
創新突圍 產品向價值鏈高端攀升
景耀半導體科技(山東)有限公司與北京工業大學聯合實施的“300MM晶圓減薄氣浮主軸制造工藝及批量生產關鍵技術研究”項目實現小批量生產,產品作為集成電路后道晶圓減薄工序的關鍵部件,實現了國產化全面替代。
“項目得益于樂陵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決心和力度。”景耀半導體科技(山東)有限公司總經理宋肖陽說。
創新基因深植樂陵民企的血脈。
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景耀半導體不僅具備加工制造精密、超精密鋁合金零件、不銹鋼零件、石墨零件的能力,還為多家知名半導體企業提供技術支持。
在泰山體育年產12萬輛超輕智能碳纖維自行車生產線上,一輛輛“瑞豹”牌碳纖維自行車陸續下線。卞笑男介紹,這輛自行車包涵了近20項專利,重量只有6.8千克,一只手就可以輕松拎起,價格從幾千元到幾十萬元不等。
同樣,憑借創新驅動和智能制造,成立僅兩年多的曼德汽車零部件(樂陵)有限公司,在精密制造領域快速崛起,成為行業佼佼者。
“平均每1.8秒下線一根線束,單臺設備僅需一人操作,效率穩居行業前列。”曼德公司副總經理李愛華說,他們嚴選原材料,引入先進的超聲波焊接與全自動壓接設備,可為客戶量身定制產品,連續兩年榮獲長城汽車“優秀供應商”稱號。企業3.8萬平方米的新廠房即將啟用,線束年產能將攀升至40萬套。
創新鏈的延伸讓產品價值倍增,企業“含新量”攀升。2024年,樂陵獲批高新技術企業37家,數量為歷年最多。
聚鏈成勢 產業生態協同進化
在位于樂陵星光食品(國際)產業園的山東中谷淀粉糖有限公司,一輛輛裝滿玉米淀粉及淀粉糖系列產品的貨車魚貫而出,發往全國各地。在這里,一粒玉米經過加工,實現“七十二變”。
成立于2004年的星光集團,如今已經成為一家擁有15家子公司,業務涵蓋蔗糖加工、功能性糖開發、玉米科技開發、食糖儲備、熱電聯產等領域的山東民營百強企業。
以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為核心的樂陵星光食品(國際)產業園,成了高科技制造和食品制造的綜合基地,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食品鏈主企業入駐,推動了曉麥生態食品產業園、安井年產20萬噸速凍食品生產線建設項目的快速發展。
同樣聚鏈成勢的還有樂陵市循環經濟示范園。他們依托高端醫藥超級工廠項目,推動園區醫藥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
高端醫藥超級工廠項目以浙江大學院士團隊先進科研成果和技術為支撐,帶動相關產業項目總投資超過30億元,目前已吸引超過百億元規模的高端制劑、創新藥成果轉化企業入駐,形成了以頭部企業為引領、配套企業和上下游企業強鏈補鏈的完善體系。
“鏈式發展不是簡單聚集。”樂陵市工信局局長楊宗明認為,企業的加速裂變和產業鏈的深度耦合,正在重塑樂陵產業版圖。
近年來,樂陵全力推進先進制造業強市戰略,圍繞食品調味品、醫藥化工、體育五金、汽車及零部件四大主導產業,文化旅游、現代物流、數字經濟、教育培訓四大新興產業,著力構建“4+4”現代產業體系。以“招強”“引新”“補鏈”為落腳點,對產業鏈上游“追根溯源”、中游“強筋健骨”、下游“順藤摸瓜”,動態完善產業招商圖譜,建立“鏈長+鏈主”協同機制,引入一批優質延鏈補鏈項目。高端體育裝備特色產業集群和調味品特色產業集群獲批山東省特色產業集群,獲批數量居德州首位。
民營經濟好則發展好,民營經濟強則縣域強。從“五朵金花”的手工作坊,到產業集群的智慧工廠,樂陵的傳統產業順勢而為,正在聚變中重獲新生,縣域經濟也在涅槃中打開嶄新篇章。眼下,樂陵正持續提升民營經濟發展質效,力爭用三年時間實現民營經濟產值翻番。
本版照片姜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