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鏈式思維推動“醫、藥、養、健、游”深度融合,德州醫藥及康養產業——全力沖刺300億級產業集群

德州市康養中心健康管家在指導老人進行適老化訓練
□本報記者滕璐 本報通訊員劉偉任
醫藥制造、醫療器械、醫療服務、康養服務四大領域協同發力,德州醫藥及康養產業正展現出強勁動能。通過建立“鏈長制”工作機制,統籌招商、人才、創新與產業培育,目前產業鏈已匯聚108家規上企業及機構,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80.26億元。德州正以鏈式思維推動“醫、藥、養、健、游”深度融合,全力沖刺300億級產業集群。
高質量發展一盤棋 產業集聚效應凸顯
9月22日,在德州德藥制藥有限公司質檢中心,質檢員張娟正對咖啡酸片進行最后的檢驗。“每一粒藥都必須符合國家標準。藥效關乎患者健康,半點不能馬虎。”張娟說。
作為鏈主企業,德藥制藥率先轉型。公司總經理潘秀芝介紹,過去產品線分散,難以做精。2012年,德藥制藥遷至新廠區后,聚焦心腦血管、抗腫瘤等前沿領域,果斷確立“要么唯一,要么第一”的研發目標。咖啡酸片正是“唯一”理念的成果,解決了升血小板、升白細胞難以兼顧的臨床難題。最初從植物提取成本極高,為突破瓶頸,公司聯合中國藥科大學,攻克化學合成技術,實現99.9%高純度量產,成本大幅降低,惠及廣大患者。目前,該藥年銷售額已突破5億元。
拳頭產品的背后,是日益壯大的產業集群。目前,德州擁有醫藥及醫療器械制造企業200余家,規上企業28家。德州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入選全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庫,禹城市健康食品
產業集群入選全省醫養健康特色產業集群。我市企業生產的魚油及制品、頭孢米諾鈉產能全球第一,咖啡酸片等8種產品產能全國領先。安頌和德的“人工陶瓷髖關節假體”成功突破國外技術壁壘。
創新體系持續完善。德州聯合60余家高校、企業、醫院成立產業鏈“創新應用研究院”,并依托德州學院共建“未來藥學產業學院”,打造集政策、科研、人才于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目前,全產業鏈擁有市級以上創新平臺24個,培育山東省瞪羚企業11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5家,百多安醫療器械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市衛健委主任、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長、市醫藥及康養產業鏈辦公室主任周春華表示,德州將重點支持高端醫療設備、醫用材料、康復器械的研發與轉化,補齊高端供給短板,布局前沿領域,實現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跨域協作惠民生 品牌名院加速崛起
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是惠及民生的關鍵。德州通過“苦練內功”與“外引內培”雙輪驅動,全力提升區域醫療水平。
9月12日,魯冀邊區域兒童醫學發展聯盟在德州成立。聯盟由首都兒科研究所德州兒童醫學中心牽頭,覆蓋山東、河北兩省60家醫療單位。聯盟成員共享首都資源、協同提升能力、守護兒童健康。
此前,今年2月23日,市婦幼保健院與首都兒科研究所共建德州兒童醫學中心。這次聯盟的成立,是我市與首都兒科研究所合作不斷深化的結果。“聯盟是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具體實踐,將推動優質資源下沉,讓魯冀邊區域兒童享受到高水平診療服務,同時實現診療標準統一、檢查結果互認、重癥轉診暢通。”周春華說。
品牌名院建設成效顯著。齊魯醫院德州醫院獲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躋身全國綜合三甲醫院前列。引進的哈特瑞姆心血管病醫院,實施了全市首例“人工心臟”植入手術,正朝著培育區域心臟醫療中心目標邁進。
學科建設與人才引進同步推進。目前,全市擁有國家及省級中醫藥重點專科、臨床重點專科50余個,縣域省級臨床重點專科數量位居全省第一。通過實施“北接南融”戰略,成立京德醫療健康事業促進委員會,達成“北京名中醫工作站”等合作150余項,培育引進高層次人才2000余名。
業態融合拓新路 康養服務再升級
每天清晨,老人們在廣場上集體練習八段錦。上午,聲樂教室、舞蹈教室、棋牌室等場所里老人們笑語不斷。午休后,老人們在健康管家指導下進行適老化訓練。“在這里,每一天都過得充實又溫暖。”德州市康養中心的“居民”王素梅說。
“我們以‘全齡+健康+智能+服務’為核心,設置了健康管理、中醫藥、膳食服務和樂享生活等多個功能區,為全齡層人群提供持續性、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打造真正覆蓋不同年齡段需求的康養空間。”德州市康養中心項目負責人韓冬繁說。
這樣的場景,正是德州康養服務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如今,德州11個縣市區全部入選省級醫養結合示范先行縣;106個鄉鎮獲評省級醫養結合示范鄉鎮;全市已建成醫養結合機構85家,床位達到1.7萬張;1005家醫療機構可提供居家上門服務。
康養與文旅融合亮點紛呈。齊河縣依托黃河國際生態城,打造20多個大型文旅康養項目,成功入選國家級醫養結合示范縣。夏津縣以黃河故道古桑樹群為核心,形成獨特的桑產業鏈康養模式。此外,4家單位獲批首批齊魯康養打卡地。
未來,德州將持續增加康養服務供給,培育規模化、連鎖化醫養結合機構,推動“健康+養生+旅游”“健康+體育”等新業態發展,實現衛生健康與文旅體驗有機融合,不斷豐富產業業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醫藥及康養產業,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系著民生福祉。“我們將堅持招項目與育人才并舉、強內功與借外力并重、自主研發與成果轉化并進,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惠及全市人民的醫藥及康養產業體系。”周春華說,力爭到“十五五”末,引進培育150家以上示范性強、帶動力大的規上企業(醫療機構),產業鏈營收突破300億元,努力把德州打造成全國有影響力的醫藥及康養產業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