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空維修產業是航空業的關鍵組成和服務業的高端環節。來自山東航空產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我省民航維修產業規模正以較快速度增長,目前約占全國的5%—7%。
毫米級施工、實時故障預警、AR模擬拆裝……這些航空維修領域的“黑科技”,已成了山東企業的重要能力。山東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太古”)成為國內最大的國產飛機維修基地,機體維修改裝能力持續突破,年交付量超過600架次,波音BCF客改貨改裝交付能力全球第一;山東翔宇航空技術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山東翔宇”)的承修部件數量,今年6月突破20萬件大關……

當前,山東正著力打造集群式航空維修產業基地,力爭成為全國重要的產業集聚區和創新策源地。在持續提升維修技術、服務能力的基礎上,山東航空維修產業如何越做越大?

實時故障預警、AR模擬拆裝
今年7月,山東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使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維修方案優化算法,排查出波音某型號飛機起落架銷子因設計缺陷導致的腐蝕問題,及時提供了預防性維修。民航主管部門為此向全國航司推廣介紹,并將其譽為“山航方案”。
山東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術公司(以下簡稱“山航工程技術公司”)副總經理趙洪國說,這在航空維修業內被稱為預防性維修,需要解決地空數據鏈的實時傳輸、發動機等多源系統的數據融合等多個難題才能實現。該技術一度被國外壟斷,近年來山航等國內航司也實現了突破,掌握了這項“黑科技”。
技術突破,掌握更多“黑科技”才有市場競爭力。
在航空維修領域,以波音、空客為代表的飛機制造商具有壟斷優勢。經過一段時期的學習與積累,國內維修企業快速發展,已能獨立完成90%以上的民航維修工作。在此基礎上,國內企業不再滿足于“跟著走”,而是發力對一些關鍵環節持續攻堅,力爭逐漸從技術標準被動執行者轉為維修規則主動制定者。
山航工程技術公司工程支援部副經理郭小兵坦言,這是一項系統性長期工程,目前工作主要是圍繞構建新技術標準、編制超維修手冊、提升智能化、預測性維修能力等方面展開。

8月22日,在山東太古維修機庫,客改貨車間主管工程師蔚延坤和同事們正圍著一架飛機忙碌。在業內,客改貨是所有定檢改裝中技術含量最高、周期最長的項目,而貨艙門改裝是其中的關鍵。蔚延坤指著機艙內壁幾件看似平常的金屬部件說:“新開的貨艙門間距3米,施工誤差不能超1毫米,竅門就藏在工具和經驗里。”
山東太古飛機維修部副總經理徐茂東介紹,憑借獨創的貨艙門定位安裝調試法和科學建模管理能力,山東太古把窄體機客改貨改裝周期從120天縮短至80天,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在波音737機型客改貨領域,山東太古的業務量占全球80%以上。

國產替代落地的同時,智能技術的應用讓維修場景不斷升級。如今,頭戴AR眼鏡,學員就可身臨其境操作飛機部件,模擬拆裝;工程師熟練運用內窺鏡、渦流、超聲波等技術,探查發動機無法用肉眼識別的安全隱患,精準度達到0.1毫米級……

能力提升服務優化,業務量顯著提升
8月20日,在山東太古的加工制造部,工作人員正對一排排嶄新的收納柜做最后的收尾工作。這是中國商飛年初下的150個訂單,可配備75架C919國產大飛機。在其他車間,貨艙攔阻網、飛行控制面板等產品也在生產制造中。
“像這種攔阻網,全球只有兩家公司可以制造,我們就是其中之一。”山東太古部件加工制造部主管工程師汪云江說,公司為C909/919飛機研發設計配套的零部件產品品類超過1萬項,是中國商飛國內交付品類最多的供應商。
在零部件維修領域,山東正通過技術創新、方案優化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吸引客戶的同時,也深刻影響著航空維修產業鏈的創新與變革。
作為亞太地區領先的飛機維修工程服務基地,山東太古已將客戶群體擴至全球60多家,國際市場業務達到50%。近日,中國民用航空山東省管理局證實,山東太古積極籌建C919的4C級別定檢能力,正在接受局方頒證前審核。這意味著,在國產大飛機深度維修能力上,山東將繼續領跑這個賽道。
山東翔宇副總經理張亞瀟表示,企業在實際研發中會聚焦高更換量、高附加值和自身維修業務需求的航空部附件及其子零件發力,其中安全帶類、電源類、燈光類、過濾器類等產品的批量裝機使用,為航司節約了大量的航材更換成本。

能力提升、服務優化,帶來的是業務量的顯著提升。這兩年,山東進境維修飛機數量與貨值實現了雙增長。濟南機場海關的數據顯示,2025年1-7月,監管進境維修飛機73架、貨值116.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1%、56.9%。

仍有不少短板需要加快補齊
山東航空產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山東已經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民航維修產業鏈。在以山東太古、山東翔宇為代表的航空維修企業的帶動下,以濟南、青島為核心的民航維修市場不斷催生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正逐漸向規模化產業集群發展,在市場競爭中有一定優勢。
但短板也有不少,如上下游產業鏈不完整、協同效應弱、高端維修能力不足,尤其是缺乏發動機、航電系統等核心部件的深度維修能力。
如何把航空維修產業做大做強?2024年出臺的《山東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山東要打造全國重要的航空維修、改裝基地,加快推進山東太古飛機、山東翔宇等骨干企業,發展飛機整機維修、部附件維修和發動機維修等全產業鏈航空維修業務。
張亞瀟表示,山東翔宇正在推動研發制造類供應商由省外向省內產業布局。“目前,公司已與十余家省內企業建立了產品合作關系,也在積極開發濟南及周邊供應商。”

山東航空產業協會首席技術專家牛衛東建議,從我省航空維修產業和企業最關切的一些環節上來看,政府可以考慮設立省級航空產業基金,對飛機維修企業在維修取證、能力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給予獎勵扶持。
在產業布局上,業內專家認為,山東應當發揮濟青的機場區位優勢,以飛機維修重點企業為依托,發展飛機租賃、交易、維修、改裝、拆解及再制造等全生命周期產業集群。通過優化整合產業與區位優勢、積極推進國際合作和技術引進、創新合資合作模式、突破人才培養與認證瓶頸等多種組合策略,山東航空維修產業有望逐步實現從“基礎代工”到“高附加值維修”的躍升,形成覆蓋華北、輻射日韓的航空維修產業集群。
(大眾新聞記者 萬兵兵 陳景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