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的歷史過程。統籌把握主要目標和遠景目標,必須以歷史的縱深感把握當下、洞察未來,在經濟社會發展領域進一步夯實基礎、全面發力,以歷史主動精神克難關、戰風險、迎挑戰,繼續把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事業推向前進。
□大眾日報評論員
目標指引方向,規劃引領未來。
作為國家發展的頂層設計,中長期規劃科學錨定發展方位,將黨的執政愿景與發展構想,系統轉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藍圖和行動指南。全會通過的《建議》,準確把握我國發展的歷史方位,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明確提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并與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擘畫了未來5年發展的宏偉藍圖,為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統籌把握主要目標和遠景目標,堅持正確方向、遵循科學理念、發揚斗爭精神、把握歷史主動,為如期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科學制定和接續實施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一條重要經驗,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個重要政治優勢。黨的二十大明確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兩步走”的戰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第一步,需要從“十四五”到“十六五”3個五年規劃期的不懈努力、接續奮斗。全會提出的“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包括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國家安全屏障更加鞏固等七個方面。這些目標,既催人奮進又切實可行,既同“十四五”規劃提出的理念和思路保持連續性,又準確把握未來5年我國發展大勢,符合實際、具有前瞻性。在此基礎上再奮斗五年,到二〇三五年實現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躍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主要目標和遠景目標在內涵上有機銜接,前后呼應,體現了發展的階段性與連續性的有機統一,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戰略視野和高遠眼光,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戰略謀劃和使命擔當。
統籌把握主要目標和遠景目標,必須以歷史的縱深感把握當下、洞察未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的歷史過程。全會提出,“十五五”時期在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這是根據“十五五”時期應承擔的歷史任務作出的判斷。從“承前”的角度看,站在“十四五”這個更高的起點上開啟新征程,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實現良好開局;從“啟后”的角度看,從現在起到2035年,只有10年時間,前5年發展好了才能爭取更大主動。我們一定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必勝信心,積極識變應變求變,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勇于面對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以歷史主動精神克難關、戰風險、迎挑戰,繼續把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事業推向前進。
統籌把握主要目標和遠景目標,必須在經濟社會發展領域進一步夯實基礎、全面發力。新目標是任務書,也是動員令。面對人民群眾期盼,面對國際風云變幻,關鍵是要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推進深層次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以自身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更好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不確定性。我們要緊緊抓住時間窗口,深刻把握《建議》提出的“五個以”“兩個推動”“一個確保”的要求,著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著力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取得重大突破,著力促進供需兩側結構全面優化升級,著力推動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著力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著力做強國內大循環,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時代緊迫感和歷史使命感,科學謀劃未來5年經濟社會發展,我們就一定能在激烈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在新時代新征程續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新篇章,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