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級工業旅游示范企業惠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惠民農業向游客推介當地農產品驢肉

游客參觀保齡寶公司展廳

工業旅游成為學生研學的新熱點

俯瞰禹城市區
□本報記者李榕本報通訊員韓峰司曉娟孫洪文
在禹王集團見證一粒大豆的“變身”、去惠民農業品嘗全驢宴、到視界牧業看牛奶的誕生……今年“十一”小長假,禹城多個工業旅游點位迎來參訪高峰。眼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把目光投向工業旅游,升級工廠、建設基地、拓展文旅商體展融合的新方式,受到市民游客的歡迎,也為企業多元化發展開辟了新路徑。今年前9個月,禹城工業游累計接待游客超15萬人次,帶動銷售額達7200萬元,同比增長8.5%。
生產車間化身打卡點
10月4日上午10時許,禹王集團迎來當日的第4撥游客——150余名濟南退休老干部走進廠區。在生態食業2萬噸植物蛋白肉項目現場,去年投用的全自動“透明車間”里,大豆正經歷“工業魔法”:清雜脫皮、研磨提純、高溫擠壓拉絲……機器嗡鳴中,一根根肌理分明的手撕素肉新鮮出爐。“以前只知道大豆能榨油、做豆腐,沒想到還能變成這么逼真的素肉,關鍵還健康!”游客于忠民湊近玻璃幕墻,忍不住贊嘆。
眼下,這條生產線已成為禹王集團工業旅游路線上的“明星景點”。“作為山東省工業旅游示范點,我們以生產現場為景區,以互動體驗、健康科普為特色,打造出游客能‘逛吃’的生產線。”禹王集團工業游項目招商部主管劉燕飛介紹,2015年,企業從單一的魚油生產線參觀起步,當時的參觀者多為潛在客戶;2018年在市文旅局助力下,依托大豆、魚油兩大產業鏈,成功躋身山東省首批工業旅游示范點。
如今,禹王集團的工業游早已“擴容升級”:省內最大的大豆科普基地里,游客可探尋大豆從種植到加工的全歷程;透明化生產車間內,從蛋白粉到素肉的“變身記”實時上演;5條特色旅游路線配備10名專業解說員、5名金牌講師,能同時接待2000名游客,6家協議酒店還能日均保障300人食宿。“經過近10年的持續發展,企業的工業游模式實現了從‘請進來’到‘走出去’的轉變,參觀群體由商務客戶拓展至研學、親子、中老年健康游三大類,形成了‘沉浸體驗+產品品鑒+文化輸出’工業游模式。”
這樣的體驗并非個例。10月2日,省級工業旅游示范企業——惠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驢舍養殖區內,近1200頭黝黑發亮的毛驢“閑庭信步”,不時與游客親密互動。“我們設計了涵蓋驢文化館、檢測中心、驢舍、科技小院等點位的線路,穿插驢車觀光、小驢喂養等互動環節,全程約1小時,以研學游、培訓游為主,今年已接待游客超1.8萬人次。”惠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賈吉民說。
20公里外的山東視界牧業,工業游更顯趣味。10月4日,來自青島的研學團走進企業,在“哞哞”聲中,孩子們沿參觀通道,見證了一杯牛奶從奶牛養殖、原奶采集到加工灌裝的全過程。轉盤式擠奶設備、無菌生產車間、高速牛奶灌裝機,這些現代化設備顛覆了大家對傳統乳業的認知。“孩子特別興奮,親眼看到牛奶怎么來的,以后喝得更放心。”家長趙紅英說。
如今,禹城多家企業的生產車間成了熱門打卡地:保齡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展示著功能糖的研發與生產,麥香園食品公司讓游客了解面粉到面食的奇妙轉化……在這里,工業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看、可聽、可感的生動場景,串起了獨特的工業旅游風景線。
收獲流量與消費增量
從忙碌的生產車間到熱門的旅游風景線,禹城企業紛紛打開廠門,背后是流量與消費增量的雙重驅動。
在禹王集團精心打造的工廠旗艦店內,各類終端產品琳瑯滿目。作為工業游線路的最后一站,游客參觀后常駐足選購,實現“邊產邊銷”。“這不僅是體驗之旅,更是消費場景的延伸,是品牌宣傳的重要窗口。”劉燕飛坦言,工業游讓企業突破傳統營銷模式,游客在了解全產業鏈后,對產品更信任。目前,企業年均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帶動銷售額約5000萬元。僅今年以來,接待游客達8.6萬人次,帶動銷售額4300萬元。
山東視界牧業的工業游,則藏著“透明”的智慧。“讓消費者見證每杯好奶的誕生,才能喝得放心。”山東視界牧業有限公司行政部經理劉斐稱,讓公眾來監督安全生產,是企業開放生產車間的主要考量。此外,打開廠門,也讓企業文化、理念展示和輸出有了更加生動的方式。“在工業游的最后一站,我們特設了品嘗專區,除了定期舉辦新品試吃等互動環節外,還接受現場訂購,提升了客戶黏性。”劉斐說。
既能宣傳品牌文化,又能帶來經濟效益,這種開放共贏的模式,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走上特色工廠游之路。“禹城工業游已從單純參觀,邁入可體驗、能參與、宜休閑、可度假的新階段。”禹城市文旅局局長秦培培稱,禹城立足大禹治水、禹城大戰、黃淮海開發三大特色文化品牌,打造“工業旅游+”復合型旅游產品體系,通過展示規模化生產基地的實力及禹城大戰舊址、改堿治沙紀念館等文旅景區的歷史底蘊,使旅游產品更具吸引力,推動工業游與旅游市場全要素橫向聯動,構建起“可看、可玩、可學、可購、可品、可閑”的復合工業旅游運營生態。目前,全市已形成禹王、東君、保齡寶等7家特色工業旅游集群,走出一條產業與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做強聯動探索“共贏”
從最初單個企業的探索,到如今形成特色工業旅游集群,禹城工業游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引導與支持。
“我們成立了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委員會,整合資源、統籌規劃。”禹城市文旅局副局長聶志華稱,在政策扶持下,禹城圍繞傳統優勢工業、三產融合、高端制造業,傾力打造了十大特色工業示范游,涵蓋大豆、功能糖、小麥、奶業4條傳統特色優勢產業示范游路線,德州黑驢、禹城扒雞、張莊湖羊、邢店肉牛4個特色三產融合示范園區,以及風電裝備、工業母機2個高端制造業特色游。
此外,為提升游客體驗,禹城不斷完善配套設施。一方面,打造“快進慢游”交通網絡,讓游客更便捷地抵達景區;另一方面,實施“樂宿禹城”提升行動,引導住宿業提檔升級,滿足不同游客的住宿需求。
從“廠區”轉變為“景區”,工業游為游客和企業提供了新選擇,也進一步帶動了城市文旅相關產業發展。“盡管企業正向公眾敞開大門,但對比業內標桿,禹城工業游在產品設計、市場普及、服務水平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聶志華坦言,目前,工業游多為簡單觀光,形式相對單一,存在品牌競爭力弱、與景區聯動性差、精品線路少等問題。
這一觀點在企業得到了印證。“以景區聯動性為例,禹王集團的游客以老年人為主,但周邊缺乏連片可供老年人游玩的旅游景點,吸引力有待提高。”劉燕飛說。
“用好‘地緣’優勢、聯動周邊,是工業旅游點做增量的突破口。”秦培培稱,去年以來,禹城推進工業游與大禹文化游、紅色研學游、鄉村休閑游深度融合,成效初顯。比如,推進禹王集團與梁家鎮桂莊村聯合成立山東氧樂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兒時香氧樂園田園綜合體項目,引流工業游客體驗鄉村野趣,預計年接納游客20萬人以上;惠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升級改造驢文化展館,計劃新建農耕區、休閑區,增設農田耕作、騎驢比賽等互動場景,延長游客停留時間。“下一步,我們將引導企業抱團發展,突破‘參觀式’傳統模式,提升在產品、業態、服務等領域的創新能力。同時,加強政策鼓勵,推動工業旅游規范化,形成多樣化、差異化業態,讓游客‘愿意來’‘留得住’。”秦培培說。
本版圖片記者劉振興李榕 通訊員王迎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