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信羊絨生產車間
□本報記者孫芷琪張雙雙本報通訊員韓峰司曉娟宋康樂
循環用水澆灌花草、滋養錦鯉;錯落有致的樹木環繞園區,形成天然氧吧;高耗能設備逐步退場,先進環保設施投用落地;數字化與綠色化深度融合,生產效率與效益同步提升……近日,記者走訪禹城多家綠色工廠發現,通過營造綠色環境、革新生產工藝、研發綠色產品,一座座現代化工廠正煥發出蓬勃生機。
“十四五”以來,禹城市堅持循環經濟發展理念,以產業綠色化、低碳化、智能化改造為抓手,聚力打造“健康、綠色、智能、低碳、集約”的新型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傳統制造業向綠色化、智能化方向加速轉型。為夯實轉型根基,該市構建起“市級—省級—國家級”梯度遞進的綠色制造培育體系,精準施策賦能企業提質增效。截至目前,全市累計建成國家級綠色工廠4家、省級3家、市級5家,持續為產業生態注入綠色動能。
環境向綠:花園廠區點亮“綠色心情”
10月22日,走進山東德信羊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假山疊翠、湖水潺潺,蜿蜒步道旁草木蔥蘢,幾名員工趁著休息時間漫步其間,享受著工作間隙的愜意時光。
很難想象,如今這座宛若城市公園的廠區,其景觀湖區曾是露天紡紗布料晾曬場。“以前一刮風,羊毛絮漫天飛舞,不僅污染環境,還影響員工心情。”公司副董事長萬建民回憶道。為改善廠區環境,企業對空地進行改造,打造人工湖,增設假山、噴泉與錦鯉,昔日的“風絮重災區”搖身變為員工口中的“網紅打卡地”。
在環境改造中,德信羊絨注重生態效益與實用功能的結合。湖邊廣場采用透水磚鋪裝,廠區內布設雨水收集管道,雨水經收集后引入蓄水池,用于綠化澆灌,實現“下雨不積水、雨水再利用”。沿湖而行,每棵樹上都懸掛著標注植物名稱與認領人姓名的標志牌。“每天上班前,我都會來看看自己認養的石榴樹,這些綠植讓工作多了一份溫度。”公司總監助理劉建忠說。“員工認領一棵樹”已成為德信羊絨的特色企業文化活動,既讓員工在照料綠植中增強責任感,也在親近自然中提升了歸屬感,讓廠區真正成為員工的“綠色家園”。
綠色理念,在不同企業有著相似的生動實踐。在偉日(山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廠區內冬青、松樹、白楊等植物錯落分布,形成四季常青的生態屏障。
作為全國重點生物防腐劑生產基地,偉日生物從廠區規劃建設之初,便將綠色理念融入每一個細節。“廠房通過設置采光帶和擴大玻璃窗面積引入自然光,有效降低用電量;屋頂建設的8.8兆瓦分布式光伏電站,年發電量達110萬千瓦時,可節約標準煤400余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000噸。”公司副總經理常征說。
生產向綠:綠色工藝塑造硬核“內功”
打造綠色環境的同時,禹城企業更將綠色理念深度融入生產流程,通過工藝革新與設備升級,不斷提升綠色發展“硬實力”。
10月22日,走進保齡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機械臂精準投料,自動化生產線有序運轉,中控大屏上各項關鍵參數實時跳動……高效生產的背后,是一場全方位的“綠色變革”。
深耕功能糖及生物發酵領域近30年,保齡寶已構建起從玉米原料到健康配料再到終端消費品的完整產業鏈。“我們始終將‘綠色+’理念貫穿生產工藝全流程。”公司副總裁李霞表示,在綠色生產模式指導下,企業探索出階梯式資源綜合利用開發路徑:將功能糖生產過程中的廢料玉米蛋白與糖渣混合,制成功能型復合飼料;將生產廢水用于沼氣發電和生物質發電,電能反哺生產車間;連沼氣發酵后的沼渣,也能加工為有機肥料,供給周邊農戶,真正實現玉米原料“吃干榨盡”。
與此同時,保齡寶積極推進工藝革新,自主研發赤蘚糖醇高效發酵與廢液提純、納濾膜回收低聚果糖分離母液、自動離交與廢酸堿回收一體化等多項核心技術,實現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的雙重提升。“從末端治理到源頭防控,再到全鏈條循環,綠色生產帶來的效益實實在在。”李霞介紹,相關技術應用使企業年綜合節水量達30萬噸,廢水排放量減少33萬噸。
設備更新同樣是企業綠色轉型的關鍵舉措。在山東福田藥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自動化產線高速運轉,技術人員在中控室輕點鼠標,即可實時監控設備運行數據。“今年新增的3套麥芽糖四效(MVR)板式蒸發濃縮裝置,以及更換的170臺一級能效空壓機,大幅降低了能耗。”公司行政總監孟雯雯說。以麥芽糖四效蒸發濃縮裝置為例,該設備采用西門子PLC全自動控制系統,配備可視化人機界面,實現高度自動化運行;冷凝器選用新型板式結構,通過間壁冷凝換熱避免水汽直接接觸,使冷卻水循環利用,能源效率顯著提升。新設備全部投運后,預計年節約蒸汽2.1萬噸,減少碳排放0.6萬噸。
除生產設備升級,福田藥業還同步推進污水處理系統升級改造項目。“通過技術革新,企業將現有污水處理能力從每日3000立方米提升至4000立方米,確保公司每日產生的污水可完全自處理達標。”孟雯雯說,項目改造后的厭氧處理單元新增顆粒污泥培育功能,所產優質顆粒污泥可作為生物制劑原料外售創效;配套建設的沼氣回收發電系統,能通過提升沼氣產量實現能源循環利用,預計年降低企業能耗成本70萬元。
產品向綠:綠色設計贏得市場青睞
綠色理念不僅體現在環境營造和生產流程中,更延伸至產品設計環節,以綠色產品贏得市場認可。
德信羊絨生產車間內,車間主任張國慶手持150支超細紗線介紹:“這是用有機原棉經10余道工序織就的,強力高、光澤足,是國內外高端服裝企業的‘搶手貨’。”
自2003年建廠以來,德信羊絨始終秉承綠色發展理念,專注于蠶絲羊絨混紡領域。憑借穩定的高支紗生產能力與嚴格的品質標準,該公司成為絲絨混紡紗線行業的標桿,產品覆蓋毛衣、圍巾等終端領域,被譽為“絲絨混紡紗線優勢生產供應商”。
“堅守高端市場,先得把好產品源頭關。”張國慶直言,公司的產品以羊絨、絹絲、羊毛等天然纖維為主要原料,部分產品還選用有機棉;并引入了國內最先進的花式紗設備、紡織檢測儀器等設備,從原料和設備兩方面為產品品質保駕護航。此外,公司每年將約5%的營收投入到綠色低碳差別化毛紡紗線新品研發中,并獲得了多項綠色產品認證。
如今,這份對品質的“挑剔”,已轉化為企業極具競爭力的市場優勢。以“天然纖維+功能化混紡”為核心,公司開發出百余種絲絨混紡紗線,能夠滿足從高端服飾到功能性面料的高品質、可持續需求。其中,“瑾絲絨”融合桑蠶絲與山羊絨優勢,“瑾逸絨”加入彈性纖維提升舒適度,上市后迅速成為熱銷品。
在山東禹王生態食業有限公司,展臺上琳瑯滿目的大豆蛋白制品令人稱奇。撕開一包手撕素肉,濃郁的鹵香撲鼻而來,纖維紋理細密,口感與真肉難分伯仲。“通過持續優化擠壓膨化技術和大豆分離蛋白工藝,產品在口感、色澤和風味方面已越來越貼近真肉。”公司技術中心總監劉軍介紹。
禹王生態食業專注大豆精深加工,已經形成“大豆育種—種植基地—加工制造—終端食品及銷售”的全產業鏈模式,產品涵蓋4大系列、100余種產品。公司目前年產大豆蛋白13萬噸、植物蛋白肉2萬噸,遠銷歐盟、日本、美國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
“秉持‘少吃肉蛋白,多吃豆蛋白’的健康理念,公司積極布局大健康產業,推出植物醬牛肉、植物牛肉干、手撕素肉等系列高品質植物蛋白肉產品。”劉軍說。與傳統肉制品相比,植物蛋白肉以非轉基因大豆蛋白為原料,蛋白質含量媲美牛肉,且不含膽固醇和反式脂肪酸,更契合現代健康飲食潮流。從資源效率與環保角度看,以之前年產12萬噸大豆蛋白計算,與同等牛肉蛋白生產相比,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219萬噸,相當于50萬畝闊葉林一年的碳吸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