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唐志梅本報通訊員季冬
近日,隨著氣溫下降,嬰幼兒濕疹進入高發期。一名僅35天的男嬰因全身皮疹瘙癢、滲液,夜間持續哭鬧,在當地多次診治效果不佳,前往首都兒科研究所德州兒童醫學中心。該中心皮膚科通過“中醫藥浴+西醫外治”的個體化方案,在一周內顯著改善患兒癥狀,使其皮膚狀況恢復了九成以上,睡眠時間明顯延長。
濕疹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炎癥性皮膚病,多見于頭皮、面部及身體褶皺部位,臨床表現為紅斑、滲液、瘙癢等,嚴重時影響嬰幼兒進食與睡眠,甚至阻礙生長發育。首都兒科研究所德州兒童醫學中心皮膚科主任王譽涵說,嬰幼兒皮膚屏障功能尚未健全,對外界刺激物、干燥環境及過敏原敏感,因此在換季時更易發病。
在治療該患兒過程中,醫師團隊首先通過藥浴舒緩皮膚炎癥、減少滲液,再配合皮膚修復霜與外用藥控制皮損。王譽涵提醒,濕疹治療需醫學干預與科學護理并重,家長在家庭管理中應注意三方面。一是調節好環境的溫濕度,室內溫度建議維持在24℃以下,濕度保持在50%左右,嬰幼兒后頸溫熱無汗即為理想狀態,過熱或過濕都可能加重濕疹。二要采用正確的清潔方式,應用38℃溫水快速沖洗,時間不宜超過5分鐘,避免使用堿性清潔產品,以減少皮膚屏障受損。三是注重保濕修復,洗浴后應在全身包括頭皮、耳廓、尿布區等部位厚涂醫用修護霜,每日至少4次,直至皮膚觸感光滑。充分的保濕有助于恢復皮膚屏障,阻斷“瘙癢—搔抓—皮損加重”的惡性循環。此外,做好物理防護,杜絕嬰幼兒抓撓同樣重要。勤剪指甲,必要時佩戴純棉手套,可有效避免嬰幼兒因搔抓導致癥狀反復。
王譽涵提醒,嬰幼兒濕疹反復發作令許多家長焦慮,但通過規范治療和系統護理,絕大多數患兒能夠有效控制病情。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出現持續皮疹瘙癢或睡眠受影響等情況,應及時前往正規醫院就診,接受專業評估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