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鳳蓮,女,漢族,1960年7月出生,德城區新湖街道明湖社區居民。她從田間地頭到工作崗位,從豆蔻年華到滿頭銀發,堅持每天外出做志愿服務活動,維護小區衛生秩序、為養老院老人定期理發、測量血壓……她用日復一日的溫暖,詮釋了奉獻的不是遙不可及的光芒。曾獲“2023年德州市文明市民”“2023年度德城區最美樓棟紅管家”“2023年德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先進個人”等稱號。
疫情期間,在新湖街道明湖社區糖審小區,夏鳳蓮肩負起本小區沉甸甸的防疫責任。暖心服務不停歇,物資保障有溫度。在物資保供的關鍵環節,夏鳳蓮化身“遞送員”。每天下午,當滿載生活物資的貨車抵達小區,她便步行穿梭在樓棟間,將蔬菜、水果、藥品挨家挨戶送到居民手中。對于獨居老人、殘疾人士等弱勢群體,她更是組織志愿者開展“點對點”關懷,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在糖審小區,夏鳳蓮的“蒲公英志愿服務團”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她用一把剪刀、一把推子,剪出了鄰里深情,理出了社區和諧。義務理發解民憂,銀發服務暖心頭。每周二下午,夏鳳蓮便與志愿者團隊,帶著工具包在各家養老院與小區內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剪發與測量血壓服務。83歲的劉奶奶摸著新剪的發型,笑著說:“小夏的手藝,比理發店還貼心!”更讓人意外的是,她創新推出“預約理發”服務,居民只需一個電話,志愿者便上門服務。對于獨居老人,她還建立“理發檔案”,記錄每位老人的發型偏好,這份細致讓老人們感動不已。
在義務理發的基礎上,夏鳳蓮拓展了“技能交換”模式。邀請烹飪能手在傳統節日是時,教年輕人包粽子、做月餅;聯系社區團員舉辦老年手機課堂,教老人用智能手機記錄生活。這種“以技換技”的方式,不僅豐富了居民生活,更拉近了鄰里距離。
最讓夏鳳蓮欣慰的是,她的行動影響了越來越多的人。曾被幫助的孤寡老人主動加入“愛心送餐隊”,受助學生的家長定期來小區義剪。有次,她帶著鄰居家的孩子去敬老院服務,孩子感動地說:“這敬老院的老人太需要我們幫助了!”后來,孩子真的帶著父母一起來做志愿服務。這種愛的傳遞,讓夏鳳蓮堅信:“只要我們帶頭做,志愿服務的精神就會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