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我市組建鄉鎮電商聯盟70個,建成電商共富工坊83個——
電商進村 農貨上云
德州新聞網訊 記者王金剛 通訊員魏逸凡 葉成濤
架起手機,田野就是直播間,土特產變身“網紅尖貨”。隨著直播帶貨成為“新農活”,我市一批具有互聯網思維的新農人競相涌現。近年來,我市聚焦平臺搭建、人才培育、優化環境,大力推進農村電商蓬勃發展。
能人帶動典型發力
新農人紛紛當主播
“家人們,我手中的西紅柿,就是我們大棚種植的,皮薄肉嫩,酸中帶甜。”5月24日,陵城區邊臨鎮德軒黨建聯合體黨總支委員、郭莊村黨支部書記姜洪濤在抖音直播間介紹農產品。直播結束,他帶領村民馬上開始打單、裝箱。“每天的訂單要在下午3點前全部分裝完成,保證快遞員統一運走,以最快的速度將新鮮的農產品送到顧客手中。”姜洪濤說。
今年是姜洪濤做直播的第二個年頭,他已成為附近有名的帶貨能手。“最開始直播啥都不熟悉,粉絲少、關注度低,每天銷量也不多,得益于陵城區開展電商培訓,系統學習了視頻拍攝、剪輯、文案創作等技能,讓更多農產品搭乘‘電商快車’銷往各地。”姜洪濤說,他帶領團隊以“陵城助農書記老姜”賬號推廣農產品,日均銷售800單,將甜糯玉米、西紅柿等農產品銷往全國。
能人帶動,典型發力,新農人在農村電商賽道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市商務局副局長魏立路介紹,近幾年,農村電商產業不僅帶動了當地農產品銷售,增加了農民收入,還為農村青年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
公益助農主播魯亞坤是一名返鄉創業者。2020年,在天津工作的她得知公司要來德州發展業務,主動請纓回到家鄉開始創業。“目前我們的主要銷售方式是利用短視頻平臺直播帶貨,每天都有大量網絡訂單,產品供不應求。”魯亞坤坦言,直播帶貨為當地農產品打開了銷路、提高了知名度。
為了帶動更多人加入電商直播隊伍,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2021年,魯亞坤在平原縣劉莊村建起了全市第一個公益助農電商直播基地,開設了公益直播培訓課堂,累計培訓1.5萬余人次。魯亞坤帶動縣域農產品走出德州的實踐,入選全國2024農村直播電商優秀案例。“看著村里主播隊伍越來越大,賣的農產品越來越多,我打心里高興。”魯亞坤說。
“頭雁”帶動,農村電商直播產生連鎖反應,各地豐富的農產品陸續推向市場。今年1至4月,全市農村累計實現網絡零售額36.2億元,同比增長2.5%。農產品累計實現網絡零售額6.8億元,同比增長11.5%。
政府搭臺組織引導
促進鄉村創業就業
5月23日,走進武城縣廣運街道孫河溝村電商小院,在村黨支部書記孫娟娟的帶領下,多名村民分別忙著生產和直播帶貨,一上午,村里自產的高筋面粉就賣出60余單。
去年,廣運街道聯合電商平臺四葉草公司創辦了四葉草共富工坊,探索建立集電商直播、線上授課等功能于一體的電商綜合中心。“自投入運營以來,四葉草共富工坊深入挖掘武城當地特色產品,對各類產品進行重新包裝和宣傳推介,已成功運營面包、芥末粉、汽車零部件等十多種產品。”四葉草共富工坊負責人王玉國表示。
廣運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張金凱介紹,電商公司推動了信息技術和資源要素在鄉村的加速流動與深度應用,激發了鄉村產業發展活力與潛能,讓更多村民實現就近就業。
政府搭臺推動農村電商快速發展的場景在我市各地屢見不鮮。趙虎鎮共富電商直播間依托鎮黨建綜合陣地,打造了“虎虎勝味”區域公用品牌。按照“帶貨”更要“帶人”的思路,開設農村電商人才培育課程,培育本地主播6人;注重“線上引流+線下消費”有機結合,通過抖音、快手等平臺直播“鄉村大集”活動,促進本地特色產品銷量增長45%,銷售農產品超50萬元。
政府搭臺,組織引導,為創業者提供了廣闊空間。截至目前,全市摸排入庫農村電商人才2000余人,組建鄉鎮電商聯盟70個,建成電商共富工坊83個。
政策集成優環境
讓“村播”火下去
“今天我們從賬號搭建、昵稱和頭像選用等基礎課講起……”近日,在樂陵市供銷社農村電商直播孵化中心,一場電商培訓課吸引20余名學員參加。樂陵樂民供銷電商部運營總監陳娟作為講師,為學員講解了短視頻拍攝基本知識,并傳授操作技巧。
“我們將結合實際案例,就如何挖掘金絲小棗等農產品獨特賣點、如何搭建社群互動平臺等內容,讓鄉村美食、美景通過短視頻和直播方式傳得更遠、賣得更火、叫得更響。”陳娟說。
作為一種新業態,“村播”正在成為帶動農產品銷售、推動鄉村旅游的重要力量,有效帶動鄉村創業就業。市委組織部實施農村電商人才培育行動,加強基層黨組織對農村電商的組織引領,壯大農村電商能人隊伍,探索形成集專業培訓、跟蹤服務和企業孵化為一體的新模式。
——實施“數引鳳棲”專項回引行動。深入挖掘一批具備發展電商條件和意愿的村,對外發布“村播合伙人”招募令,按需匹配、精準招引電商人才。
——實施“千村萬人”交流行動。組織農村電商先行村、示范村的村干部和部分駐村第一書記、產業帶頭人等開展電商交流,采取實操教學、觀摩互學等方式重點培養。
——實施“公益惠農”結對幫扶行動。對接選聘一批公益主播,同步遴選一批電商特色村、產業特色村,采取“1+1”結對幫扶方式推進基層黨組織對接電商企業,推動村企共建電商平臺,吸納群眾就近就業,促進村集體增收。
——實施“電商小院”改造提升行動。對黨建綜合陣地、村級黨群服務中心、閑置農房等資源進行盤點梳理,推動跨村聯建、單村獨建“電商小院”,對現有陣地改造提升,豐富完善硬件設備、網絡通信、產品展銷、技能培訓、包裝寄遞等電商服務功能。
一系列政策措施出臺落地,激發了農村電商創業就業熱潮。“我們將繼續加大對農村電商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加強人才培養,優化發展環境,讓‘村播’越播越火。”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編辦主任陳廷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