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管員清理河道雜物

俯瞰大道王閘俯瞰大道王閘

馬頰河慶云段兩岸風光
原標題:德州推行“人工智能+環?!毕到y建設,厚植綠色發展底色——探索生態環境治理新路徑
□本報記者董天力本報通訊員聞芳馬俊良
10月23日,在慶云縣馬頰河畔,年過六旬的釣魚愛好者李玉貴重新回到了他熟悉的河岸,他專注地盯著水面,身旁的水桶里,數條魚兒不時翻騰?!扒皫啄?,這里水質不好,哪還有人來釣魚?現在好了,水變清了,魚也回來了,這才是記憶里的馬頰河。”
昔日的馬頰河(慶云段)是“劣V類”水質,如今該河道入選第二批省級美麗河湖典型案例,自然岸線保有率高達93.2%,重現14種魚類和11種大型底棲動物,以及駐足落戶的白鷺,都在無聲地講述著這條河流的新生。這一轉變,是德州市堅定不移貫徹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我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根本遵循,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通過智慧賦能、系統治理和綠色轉型三輪驅動,持續推動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基底愈發堅實。
智慧賦能 環境治理邁入“高效精準”新階段
環境監管如何跟上時代步伐?德州的答案是:向科技要效率,向數據要精準。
走進德州市生態環境局,環評與排污許可AI系統正在高效運轉。當企業提交針對環境影響相對較小項目的環評報告表后,AI模型能對報告的關鍵要素進行高速掃描和邏輯校驗,最快20秒即可完成初篩,快速識別出報告中可能存在的明顯缺項、邏輯矛盾或與政策法規顯著不符的問題點。
“AI快速定位疑點,讓我們的專業技術人員能夠集中精力進行專業判斷和關鍵內容的深度核查。”德州市生態環境局行政許可科負責人王帆表示,這套“AI初篩+人工復核”的雙軌審核機制,有效縮減了人工處理基礎性工作的時間,大幅提升了整體核查效率和審核精準度。
智慧應用的范圍正在不斷拓展,在機動車排放檢驗監管領域,一套升級后的監管系統,利用AI與大數據技術,實現了對檢測線的非現場全過程管控?!靶碌谋O管平臺能第一時間識別異常檢測行為以及異常過程數據,避免了因數據異常對車輛進行復檢,也降低了檢測站人工審核的時間,給車主節省了檢車時間?!钡轮輺|匯機動車檢測有限公司經理蔡兵介紹,智慧監管不僅提升了檢測數據的準確率,也更好地規范了整個行業的運行。
在樂陵市,智慧化手段已深度嵌入城市治理體系,該市搭建的省級化工園區一體化平臺,集成了能源管理、碳排放核算等8大模塊,實時監測企業萬元產值能耗、碳強度等18項指標。這套系統通過數據賦能,推動園區年節約水資源10.5萬立方米、危廢減量35%。針對30萬畝棗林這一核心生態資源,樂陵還建立了動態數據庫,量化評估其碳匯能力,讓生態價值可計量、可轉化。
系統治理 攻堅克難守護碧水藍天
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關鍵在于落實“精準、科學、依法治污”的方針。德州市聚焦主要矛盾,科學制定并執行年度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方案,狠抓降塵抑塵、臭氧污染防治、移動源治理等重點任務,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解決了一批突出的環境問題。
德州市作為山東省唯一入選全國第二批市級水網先導區的城市,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加快構建“三通六帶”現代水網體系。在這一框架下,各縣市區因地制宜,探索出各具特色的治理路徑。臨邑縣在流域治理中探索出的“三個聚焦”工作法成效顯著。今年上半年,轄區內德惠新河十里鋪斷面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達到25.2%,改善幅度位居全省500多個省控斷面首位。
“我們針對重點區域河流斷面,邀請專家團隊制定治理方案,增強水體自凈能力。聯合多部門、鄉鎮、街道,以“定期檢查+突擊檢查”方式排查涉水環節。”德州市生態環境局臨邑分局流域管理股股長李云海介紹,當地打造的“智慧+聯動”水質監管載體,實現了線上監管與人工采樣的全覆蓋,建立了部門聯動、快速響應的流程,確保異常問題能夠被及時溯源并得到整治。
馬頰河(慶云段)的治理則展現了全域統籌、系統施治的決心。近年來,慶云縣高標準實施河長制,確立了縣、鄉、村三級河長52人,累計巡河1548次。同時,累計投入10億元,完成城區257公里雨污分流管道建設、91個老舊小區改造,在全省率先實現整縣制雨污分流改造。通過清理違規畜禽養殖戶、優化調整種植結構、實施生態補水與濕地修復等一系列組合拳,徹底扭轉了河流面貌。
企業的深度治理是這場攻堅的關鍵環節。10月20日,記者在昇興(山東)包裝有限公司看到,企業在原有RTO廢氣處理工藝基礎上,投資750萬元新建了沸石轉輪技改項目。
“我們通過沸石轉輪的濃縮工藝,將產污節點產生的低濃度、大風量廢氣進行濃縮,后脫附成高濃度廢氣進入RTO進行焚燒。項目技改完成后,沸石轉輪的處理效率達到90%以上,RTO的處理效率達到98%以上,極大減少了無組織排放?!惫究偨涋k主任翟維敏詳細解釋了技改帶來的環境效益。
此外,全市還在移動源治理方面持續發力,目前已累計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非營運柴油貨車5337輛,并修訂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一套多維發力、協同增效的治理格局逐漸形成。
綠色轉型 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良性互動
在樂陵市,亞薩合萊國強(山東)五金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節能電機平穩運轉,智能溫控設備精準調控,一套邊角料回收系統正實時將廢棄物轉化為再生原料。曾經“高耗能、高污染”的生產場景,已升級為“低排放、高效率”的綠色制造模式。
“以前車間設備老舊,能耗高還常出故障。依托市里的綠色轉型政策,我們更新了生產線,車間環境好了,工人干勁足了,去年出口訂單同比增長30%!”亞薩合萊國強(山東)五金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敬芳的感慨,代表了眾多轉型企業的心聲。
樂陵市將綠色工廠建設作為產業升級的核心抓手,通過“政策扶持+專家指導”雙向發力,截至去年底,已建成國家級綠色工廠4家、省級5家、市級9家,形成三級聯動的綠色制造培育體系。
產業的綠色轉型,不僅體現在單個企業的技術改造,更體現在整個產業集群的發展模式重塑上。武城縣的暖通空調產業,就經歷了一場從“散亂污”到“共享集約”的涅槃重生。面對曾經分散式、作坊式企業帶來的環境與發展困境,武城縣以壯士斷腕的決心,無震蕩關停1017家“散亂污”企業,并創新性地催生出110家“共享工廠加盟公司”。
綠色轉型的深入推進,始終離不開金融活水的精準滋養。近日,在慶云縣,全市首筆污水處理專項貸款1350萬元的成功落地,破解了環保項目“投資大、周期長、抵押弱”的融資困境。
同樣,平原農商銀行以“綠色引擎”助力綠色企業揚帆遠航,截至今年7月上旬,綠色企業貸款規模已達1.88億元,支持了如春陽環保等一批循環經濟企業的發展。金融力量的注入,正為德州的綠色轉型帶來源頭活水。
從馬頰河畔的清澈漣漪,到企業車間的節能改造;從AI審批的極速效率,到“共享工廠”的資源整合,德州正以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變革,穩步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近年來,我們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钡轮菔猩鷳B環境局局長岳紅星表示,“未來,我們將持續發力,厚植高質量發展綠色底色,讓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