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我市聚焦民營企業融資需求,全力做好要素保障——
構筑全周期服務型“金融生態圈”

在金融助力下,興恒環境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發展駛入“快車道”。記者路龍帥 攝
德州新聞網訊 記者唐曉穎 通訊員尹秀嘉
民營企業是德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其成長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持續潤澤。我市聚焦民營企業多元融資需求,構筑全周期服務型“金融生態圈”,全力為民企強筋壯骨。截至4月末,全市民營企業貸款余額1428.71億元,同比增長10.91%,較年初增長77.4億元。
開展首貸培植行動
量身定制融資方案
5月17日上午10點,在夏津縣銀城街道正廣碩二手車交易公司,負責人李學藝熱情地為客戶推介車輛。而幾個月前,他還在為進貨資金短缺犯愁。
李學藝大學畢業后在外地從事了3年汽車銷售,去年看準了夏津二手車市場的潛力返鄉創業。今年3月,當李學藝計劃收購5輛中檔車擴充規模時,資金不足成為“攔路虎”。
德州銀行夏津支行客戶經理孫英月在走訪中了解到李學藝的情況,第一時間為他定制了融資方案,申請創業擔保貼息貸款。經過企業盡調、審貸會等程序,20萬元貸款48小時內到賬。
首貸難是影響初創期企業融資的主要因素。我市持續開展首貸培植行動,打造“潛力企業發現—融資方案定制—跟蹤培育成長”全流程服務鏈,深入挖掘處于初創及成長期,有潛力、有市場、有前景但尚未獲得銀行貸款的民營和小微企業,組建首貸培植儲備庫,由金融機構對入庫企業“一對一”現場走訪,為每家企業建立包括經營數據、資金需求、信用畫像等在內的“成長檔案”,量身定制融資方案。今年以來已有1969家企業通過首貸培植獲得貸款,貸款額達20.54億元。
為鼓勵全市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信貸投入,人民銀行德州市分行運用再貸款再貼現及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為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辦理低利率貸款和激勵資金。目前累計發放再貸款再貼現資金25.23億元,辦理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966萬元,調動了金融機構的積極性。
樹立有解思維
創新產品優服務
德州海天機電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主要生產高端智能裝配式建筑集成裝備。與很多成長期的高新技術企業一樣,較長的回款周期讓海天機電遇到“成長中的煩惱”:去年8月,為滿足市場需求,企業加速研發新產品,同時升級生產線也提上了日程,流動資金一時間捉襟見肘。
關鍵時刻,德州農商銀行送來了“知產變現”方案。該行客戶經理對企業盡調時發現海天機電擁有多項發明專利,對專利的市場價值進行量化測算后,以“科技成果轉化貸”的形式,將發明專利這一無形資產轉化為有形資產,為企業授信4000余萬元。無獨有偶,興恒環境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擴大產能時,也遇到了流動資金不足的困境。武城縣財政局依托“金融伙伴”制度,為企業匹配了幾家金融機構,最終齊魯銀行武城支行以科創易貸產品為企業發放700萬元貸款。 融資中,處于成長期的科技型企業普遍存在無抵押、高成本、急周轉、續貸難等問題。我市金融部門及金融機構樹立有解思維,打出了一套“機制+產品”組合拳:
完善科技信貸管理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完善科技貸款利率定價、審批和風險管理;建立小微科技企業授信盡職免責制度,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綜合運用集合授信等多種方式,加大對科技園區建設和專精特新企業的融資支持;推出科技成果轉化貸款風險補償、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貼息、專利權質押政銀保試點等激勵機制,發揮好財政資金的杠桿撬動和增信散險作用。
對接民營企業需求,創新推出了專精特新貸、科技成果轉化貸、科融貸、科融e貸等10余項特色金融產品,同時優化申貸流程,提高辦貸效率。
在金融部門的幫扶下,我市越來越多科技型企業憑借智慧成果打通融資渠道。據統計,截至4月底,全市科技類信貸產品余額達137.08億元,同比增長5.77%。
政策賦能多方協同
支持特色產業集群發展
進入5月,樂陵市調味品市場迎來銷售熱潮,各企業抓住時機加緊生產。在樂陵市昌盛食品有限公司,經理張國昌忙得不亦樂乎。“多虧了樂陵農商銀行在企業收購原料時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最近我們又拿下幾個大訂單。”他感慨地說。
時間回到今年4月,為資金發愁的張國昌找到樂陵農商銀行尋求幫助。結合企業納稅及時等誠信企業的特點,銀行迅速匹配了稅益貸產品,300萬元從申請到放款僅用了3天。
受益的不只是昌盛食品公司。樂陵農商銀行今年加大對調味品產業集群的支持力度,涉及產業鏈購銷、存儲、加工、運輸等多個領域,并對行業內的企業品牌價值、成長空間進行評估,對相關企業在貸款額度、利率上給予一定優惠。目前已發放調味品產業鏈貸款5.44億元,36家企業、155戶個體工商戶受益。建設銀行樂陵支行也為楊安鎮調味品產業園定制了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對入駐企業整體授信,企業可享“一次授信、隨用隨貸”便利。
特色產業集群是德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市財政、金融、科技、農業農村、工信等多部門協同發力,全力支持特色產業集群發展。以國家戰略為導向,出臺了《金融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推動優質資源向科技創新、專精特新等新質生產力領域傾斜。印發了《關于強化金融支持舉措助力德州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促進特色產業提檔升級。實施“金鏈支農”工程,在全市篩選有市場競爭力、有集群優勢的267個特色產業鏈經營主體,建立對接“白名單”。各金融機構逐戶走訪對接,全力傾斜信貸資源、集聚優惠政策、下放審批權限,探索創新了裕農快貸(產業鏈版)、農鏈貸、鏈捷貸、鏈融e貸等一系列產業鏈特色產品。
結合各縣域特色產業,我市還實施了“一縣一品”工程,各金融機構推出果桑貸、小棗貸、辣椒貸、大豆e貸等特色信貸產品。截至4月底,全市特色產業信貸產品余額達29.63億元,同比增長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