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秀青 本報通訊員楊玉娟 周杰
“先取兩片粽葉,折疊成漏斗狀,放進糯米、紅棗后,再用繩子綁緊。”5月30日下午,在德城區廣川街道興文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端午節主題活動正在進行,經驗豐富的志愿者手把手教大家包粽子。30余位熱心居民互幫互助,隨著一個個粽子慢慢完成,大伙兒成就感滿滿。經過兩個小時的忙碌,帶有余溫的粽子被志愿者逐一送到社區高齡獨居老人手中。
興文社區下轄26個小區、3198戶居民,是省級文明社區。“我們將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嵌入群眾生活圈,實現文明實踐與群眾需求無縫對接。”社區黨支部書記石燕茹說。目前,興文社區已設立社區學堂、老年活動中心等6處功能場所,組建了8支特色服務隊伍,為居民提供天天微生活、周周微精彩、月月微公益服務。同時,開通惠民優選直通車,設立“益心·衣藝”縫補坊,推進巾幗家政進社區,聯合“賀姐工作室”舉辦心理服務公益活動,年均開展各類活動180余場、服務居民超8000人次。
“社區活動多姿多彩,大伙兒齊聚一堂,學習科普知識,分享生活趣事,既愉悅身心,又密切鄰里關系,還能幫助他人,一舉多得。”今年75歲的居民劉秋麗說。自2017年興文社區成立,劉秋麗就踴躍參加各類社區活動,從最初的參與者、受益者,到如今積極回饋社會的骨干志愿者、公益項目負責人,她見證了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不斷發展:“我們七八個姐妹,在社區支持下,建起‘益心·衣藝’縫補坊,為其他居民免費提供修改褲腳、更換拉鏈、熨燙衣物等服務。”
“今年,我們新開的社區團購圈粉無數,已組織19期,及時將田間新鮮果蔬送到居民餐桌;舉辦義診、義剪志愿服務14場,讓居民不出小區盡享生活便利;開展傳統文化普及等活動8場,滿足轄區青少年的多元需求;牽手‘恩慈家政’,多次舉辦家政技能培訓,增加公益崗的同時,又能滿足社區居民各類家政服務需求。”提起精準服務,社區黨委副書記劉玉霞如數家珍。
“群眾需求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市委宣傳部精神文明建設一科科長李立鵬介紹,今年以來,我市堅持與時俱進、守正創新,不斷推動文明實踐向村莊、小區、集市等基層延伸,建立文明實踐展示點、帶(區)、綜合體1700余個,累計發展志愿服務隊伍2.1萬余支,組織“文明實踐主題月”“文明實踐我行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踐行”等活動1萬余場次,受益群眾90萬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