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十萬噸級的工程船舶,如何從圖紙上的平面線條轉化為馳騁深藍的鋼鐵巨物?實際上,切割第一塊鋼板之前,它的每一根龍骨、每一個閥門、每一條電路……都已在工業軟件構建的虛擬世界里經歷了“千錘百煉”。
“我們今年新發布了皇冠CAD2025 R3,應用這個軟件,可以實現從概念到詳細設計的全流程智能化。比如,因為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技術,設計人員通過自然語言描述就能生成初步三維模型,大幅提升效率。”10月15日,第二十七屆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在河南鄭州開幕,山東山大華天軟件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梅敬成結合亮相展會的拳頭產品跟記者講述了三維設計從“機械設計”到“高端設備”的覆蓋。
得益于工業軟件的國產化,大國重器的每一次破浪前行,逐漸有了堅實可靠的自主技術護航。據介紹,皇冠CAD目前已應用于船舶、航空、汽車、核電裝備等多個領域,帶動設計效率提升40%以上,建模效率提高60%,協同周期縮短50%。
工業軟件,現代制造業的“神經中樞”。很長一段時間,我國雖坐擁全球第一制造體量,高端工業軟件市場卻長期被國外壟斷——研發設計類軟件國產化率不足5%,CAD、CAE等核心工具的90%依賴進口。除了暗藏在數據與標準中的安全隱患,每年數百萬元的授權費用與持續漲價壓力也是制造企業心頭的一道沉重負擔。山東是全國制造業版圖的重要一極,在這場事關“產業心臟”的自主化戰役中,山東以實施高端軟件“鑄魂”工程為抓手,聚焦技術攻關、供需對接等核心環節持續提升工業軟件創新應用水平。今年1—8月,全省軟件業務收入實現10365.6億元,同比增長12.7%,產業規模居全國第4位,其中關鍵軟件產品收入規模居全國首位。
“數字經濟浪潮推動工業從‘裝備主導’邁向‘軟件定義’的新階段。沒有自主的工業軟件,先進制造的精密、高效、安全等訴求都將無從談起。”省工信廳軟件與信息服務業處處長陳克全介紹,瞄準打造自主可控的工業軟件“高地”,山東實施首批15個工業軟件研發推廣項目,省級撥付獎勵資金1500萬元,推動華天計算機輔助設計、勝軟油氣生產軟件等10余款魯版軟件強化技術攻關,幾何建模可視化、油氣數據預測分析等一批關鍵技術國際領先。
“油氣生產中數據類型多樣,數據量龐大且格式復雜。我們用了13年,自主研發出油氣生產智能管控平臺,采用數據壓縮算法,實現600多萬點設備參數的實時采集,預警報警與優化運行分析。”山東勝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業務專家殷明山透露,這個軟件也是截至目前唯一覆蓋中石化10家油氣分公司的產品,日均訪問次數超過10萬次,帶動著油井生產時率從96.6%提升至97.1%,年增原油12萬噸,增效約2.68億元;檢泵周期延長221天,年減少維護作業2000井次,節約修井成本1.6億元;年節電960萬千瓦時。
在許多領域,工業軟件核心算法與架構技術已積累了數十年。山東在培育工業軟件名企、名品的同時,強化市場需求與科研智慧等多方的協同共振,讓工業軟件的國產化“破局”之路能走得更順暢些。
鋼鐵是國家基礎性產業,目前正處在加快數字化轉型、增強高端產品供給能力的關鍵時期,工業操作系統的更新迭代,成為越來越多鋼鐵企業的“剛需”。山信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國內產業鏈12家企業和科研院校開展攻關,推出“尚工”工業操作系統,目前已應用于鞍鋼朝陽1700mm熱連軋產線、江蘇沙鋼1450mm熱連軋產線、廣西北港新材料1780mm熱連軋產線、江蘇南鋼水處理產線等省內外20余條產線。陳克全表示,發揮產門類全的優勢,山東以場景開放、互動為突破口開展對接活動,深入生產一線了解實際需求,目前已挖掘石化控制、裝備制造等42個典型場景,推動山大華天、金現代等軟件企業與濟南二機床、歌爾等工業企業“雙向奔赴”。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山東已培育認定9批共1659個省級首版次高端軟件,接續實施5批共690個省級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遴選推薦2批共338個省級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解決方案,浪潮企業服務軟件、中創中間件、華天CAD等進入國產第一梯隊。在研發設計、生產控制、運維管理等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環節上,“魯字號”工業軟件作為“安全鎖”,成為國產工業軟件生態的重要支撐。
(大眾新聞記者 付玉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