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上半年,一組亮眼數據勾勒出山東省屬企業的發展態勢:在全國32個省級國資委監管企業(不含直轄市)中,山東省屬企業營業總收入、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均居第1位,利潤總額、凈利潤均居第2位,持續保持前列。
這份成績單背后,不只是國企作為經濟“壓艙石”的硬核速度,更藏著一份貼近社會需求的溫度:超80%的省屬企業明確提出社會責任(ESG)工作要求,部分企業還建立了ESG工作績效考核機制,讓履行責任從“可做可不做的軟任務”變成“必須做好的硬指標”。
經營發展與社會需求同頻共振,經濟硬實力與責任軟實力雙向奔赴,這份發展答卷,為廣大國企履行社會責任提供了實踐參考。
綠色轉型
創新變革,發展增效生態更優
9月23日,黃河流域綠證宣傳推介會現場,山東省綠證交易服務中心正式揭牌。這是全國首個省級層面的綠證交易服務中心,成立當天就促成7家重點用能企業與7家發電企業簽約,達成718萬張綠證購買意向,相當于交易了71.8億千瓦時的綠色電力。
“中心不僅服務山東企業,更推動沿黃九省(區)綠證數據共享、市場互通,打造黃河流域綠色發展共同體?!鄙綎|綠證中心負責人陳磊的話,道出了省屬國企的生態擔當。年底前,全省電解鋁行業企業用電信息將全部納入平臺管理,未來還將延伸至鋼鐵、水泥等行業,探索可復制的綠證市場化服務模式,為區域綠色轉型提供“山東方案”。
山東發展投資控股集團的這一創新實踐,正是山東省屬企業突破“排污達標、能耗控制”傳統環保思路的縮影。在“雙碳”目標引領下,省屬企業把綠色低碳轉型納入企業發展布局,各展所長,織就多維度、全流程的生態保護網。
華魯集團深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截至2024年底,累計在黃河上游修復源頭生態6700余畝,中游建成人工濕地及河湖緩沖帶6.1萬畝,下游攻克10條主要河流水質治理難題,日均水處理規模超240萬立方米,讓“北國江南”的生態圖景照進現實。
傳統高耗能行業的轉型,更彰顯出國企的責任擔當。浪潮集團以數字技術為綠色轉型賦能,在濟寧市兗州區城市照明系統升級改造中,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實現年綜合節能率超65%、減少碳排放超1.2萬噸,年均節省財政支出約300萬元。
從“花錢搞環保”到“環保能創效”,山東省屬企業正通過系統性變革,讓綠色轉型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民生服務
為民解憂,民生愿景照進現實
“以前總盯著理論指標,現在才明白,解決實際問題才是真本事?!睆堼堬w是山東健康集團今年新入職的人工智能研發工程師,踏上工作崗位后有了這樣真切的感受。
這份感悟的背后,是山東省屬企業把自身發展和民生需求緊密結合的實踐。以社會普遍關注的醫療和養老問題為例,山東健康打造了以醫養、醫械、醫藥為核心的服務體系,運營醫療和養老機構111家,醫康養床位突破5.6萬張,讓“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民生愿景照進現實。
“現在坐高鐵出門,真方便!”這是很多山東人的共同感受。尤其是“濟青快線”開通后,濟青兩市最快82分鐘快捷直達,這背后是山東鐵投集團精準對接出行需求的“速度與溫度”。2024年,山東鐵投投入495.75億元用于鐵路建設,濰煙高鐵建成通車、日蘭高鐵全線貫通,山東高鐵運營里程達到3047公里,躍居全國第一。而正在推進的龍煙鐵路市域化改造工程,更讓煙臺市民充滿期待,通車后,從煙臺站到蓬萊機場站一站直達只要25分鐘。
老百姓的急事、難事,也是省屬企業的“心頭事”。今年秋季,山東遭遇大范圍連陰雨天氣,地里的莊稼收不回來、濕糧食容易壞,成了農戶犯愁的事。山東農業集團旗下智科農服迅速組建秋收應急作業服務隊,增調履帶式谷物收割機,農技專家深入田間指導,儲備糧公司則開放12個儲備庫供晾曬,免費為農戶檢測糧食水分、提供整理服務。
在鄉村振興領域,中泰證券也拿出了實實在在的行動。2024年,中泰證券發行了7只鄉村振興專項債券,融資規模14.43億元,讓金融“活水”流進鄉村。
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終是省屬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出發點。省屬企業把自身發展嵌入國家民生治理體系,不僅滿足老百姓的基本需求,更努力創造更優質的生活體驗,讓“國之重器”的發展紅利,變成老百姓能真切感受到的民生溫度。
安全保障
戰略支撐,夯實發展穩定基礎
省屬企業大多處在關系國計民生、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履行社會責任,既是職責,更是使命。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2024年,山東農業集團收購糧食100萬噸,同時投資8800余萬元推進倉儲升級,完成近50萬噸準低溫倉改造及設備智能化更新,使倉儲能耗降低超30%。同時通過聯農帶農機制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實現“糧食安全與農民增收”的雙向奔赴。
能源資源安全是工業大省的“生命線”,省屬企業多點發力構建保障體系。山東能源集團在煤炭產業優化布局中拓量增產,2024年完成煤電發電量256億千瓦時,“蒙電入魯”項目向省內保供輸送電量105億千瓦時。同時,加速新能源布局,新能源發電量達46億千瓦時,“風光領跑、多源協調”的能源結構持續優化。
在全球產業鏈深度融合的今天,省屬企業還是守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主力軍”。9月19日,一列滿載輪胎生產專用炭黑的山東中歐班列,從上合示范區多式聯運中心出發,6天后抵達越南河內,通過“鐵路+公路”轉運至賽輪越南工廠。這是山東中歐班列首次發往越南的供應鏈專列,為“山東制造”優化全球布局打通了關鍵節點。近年來,山東高速集團以中歐班列為紐帶,積極拓展RCEP區域物流網絡,已實現至老撾、越南等東南亞國家貨運班列常態化開行,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從保障糧食、能源安全,到守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山東省屬企業始終以高標準守住安全底線,用堅實的行動扛起戰略支撐的使命,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筑牢穩定根基。
當前,山東省屬企業正用具體行動,把企業發展的速度轉化成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福祉。未來,隨著更多實踐落地,這份“責任答卷”還將不斷豐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