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市培育發展食品加工企業1000家以上 農產品加工業年產值超1100億元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楊鳴宇)8月1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系列記者見面會食品加工產業鏈專場,邀請山東德州扒雞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禹王生態食業有限公司、山東福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情況。
近年來,我市持續推動產業升級、強化雙招雙引、加強園區建設、提升服務水平,全市食品加工產業總體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目前,全市已培育發展食品加工企業1000家以上,規模以上食品加工企業337家,中糧、雙匯、新希望等9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在德州發展,全市農產品加工業年產值突破1100億元。以糧油、肉制品、功能食品、食品調味料、休閑食品、飲品飲料等六大領域為支撐的產業鏈發展體系日趨完善,小麥、玉米、大豆、肉制品等領域基本實現了全產業鏈發展。培育了德州扒雞、中椒英潮、古貝春、發達面粉等眾多優勢企業。
今年3月,市政府出臺了《關于推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食品名市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加快推動食品產業從生產導向向需求導向、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分散經營向規模經營轉型,著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實現“一產往后延、二產兩頭連、三產走高端”。圍繞“食品+”的理念,進一步打通食品產業與裝備制造、產品包裝、醫藥保健、冷鏈物流和動物飼料等產業的關聯通道。力爭到2027年,全市糧油深加工規模達到350億元,肉制品加工達到250億元,功能食品達到150億元,食品調味料、飲品飲料分別達到100億元,休閑食品達到50億元。
山東禹王生態食業有限公司隸屬于禹王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非轉基因大豆蛋白食品及其原料加工基地。公司擁有四大系列100多種產品,年加工非轉基因大豆60萬噸,產品出口歐盟、日本、美國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
禹王歷來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引領,形成“大豆育種-種植基地-加工制造-終端銷售”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在大豆育種方面,開展高油酸大豆等專用大豆品種的產業化示范,以“高產+高附加值”專用品種助力農民增收。在B端加工制造方面,首創低溫脫溶技術、高凝膠性蛋白制備工藝,自主研發低粕及蛋白加工設備,突破國產大豆深加工技術瓶頸。在副產物綜合利用方面,突破大豆乳清蛋白提取純化技術,開發出高活性β淀粉酶等新型產品,國內外首次實現產業化示范。在C端業務上,依托產業集群優勢,建設2萬噸植物蛋白肉系列食品透明工廠,研發并量產高品質植物蛋白肉新產品。公司先后獲省部級及以上獎勵10余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70余件,受理發明專利200余件。
山東德州扒雞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以扒雞產品為主,其他肉熟食為輔的鹵制食品研發、生產和銷售企業,也是中華老字號企業、非遺傳承單位。
德州扒雞通過科技創新與產業鏈協同雙輪驅動,推動產業升級轉型。科技創新,賦能傳統工藝現代化:將古法“七絕技藝”細化為26道生產工序,引入智能設備優化生產流程;建立全鏈條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實現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完善冷鏈運輸網絡及實時溫度監控系統,確保產品新鮮度。產業鏈協同,構建全產業鏈生態:建起“飼料加工-雞種養殖-生產加工-市場銷售”的全產業鏈模式,與養殖戶合作建立標準化養殖流程,保障原料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創新數字化營銷新業態,打造“場景營銷+內容營銷”新模式,實現線上及線下融合發展。
福洋生物成立于2009年,年加工玉米200萬噸,產品涵蓋健康食品、功能糖、有機酸、新材料、動物營養等多個領域。產品暢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福洋生物通過科技創新與產業鏈協同實現傳統產業升級。強化自主創新,組建近200人的科研團隊,1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才、5位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建成福洋科研創新中心、上海新產品應用研發中心。強化引智創新,公司與國內十多個知名院所建立合作關系,推動關鍵技術進步以及產品多元化開發、儲備。強化龍頭帶動,福洋生物通過多種方式為鏈上企業提供技術支持;積極打造“淀粉精深加工”金字招牌,為平原縣爭取到“全國淀粉深加工產業集聚區”稱號。近年來,公司參與40余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創新課題,申請國家專利100余項,獲得2項中國輕工聯科學技術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