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市聚焦基礎設施建設、教育資源配置等關鍵環節精準施策——擴優提質 讓每一個孩子都上好學

樂陵市實驗小學通過軟硬件雙提升,讓孩子們享受到優質教育
□本報記者石秀秀 本報通訊員賈榮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教育擴優提質作為主攻方向,聚焦基礎設施建設、教育資源配置、育人方式變革等關鍵環節,精準施策、持續發力,推動全市義務教育由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全面升級。
辦學條件再升級 55人以上大班額動態清零
今年9月,市民趙倩的孩子要讀一年級了,她早早準備好報名材料,還帶著孩子去即將就讀的天衢新區康博小學潤德校區看了幾次。
趙倩家住天衢新區舜和慢城小區,按原片區劃分,孩子要去沙王小學就讀,上下學不僅要穿過車流量較大的新河路,離家也較遠。“去年,康博小學潤德校區建在了‘家門口’,5分鐘就能走到,而且學校硬件、師資都很好,孩子可以就近在這里上學了。”對于新學校,趙倩十分滿意。
“康博小學位于澳德樂-康博商圈,這幾年隨著人口不斷增加,原有學位近乎飽和。”天衢新區教體衛生事業發展部教體辦公室主任殷洪華介紹,綜合考量人口分布、教育資源需求、周邊基礎設施配套等情況,最終決定在十二里莊路新建一所小學。去年9月,康博小學潤德
校區建成投用,設置了36個班、1620個學位,可滿足周邊10個小區居民就近入學需求。
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首要是建好百姓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讓孩子們就近享受優質教育。為此,我市積極探索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各縣市區緊跟城市人口分布變化趨勢,盤活做優現有教育資源,通過開辦優質學校分部、老校區改擴建等方式,積極化解大校額、大班額問題。
8月3日,陵城區第一中學改擴建項目建設現場,機械轟鳴,工人正在加緊施工。該項目今年2月開工,目前已完成樁基施工,正在進行基槽開挖。
陵城區第一中學原設計辦學能力為108個教學班,隨著學生數量逐年增加,實際班級已達120個,在校生超6000人。“去年,區里規劃對一中進行擴建,新建1棟教學樓和1棟宿舍樓。預計明年9月1日前建成投用,可增加學位2000個。”陵城區教體局建設辦主任張祖鵬說。
2022年以來,我市累計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82所,新增學位11萬個;學前教育公辦率、普惠率分別達到59.96%、95%,中小學55人以上大班額實現動態清零。
強鎮筑基促發展 鄉村學校實力實現雙提升
鄉村學校作為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點,也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關鍵突破口。我市先后實施教育強鎮筑基行動、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程、鄉村辦學條件提升攻堅工程等鄉村教育振興系列工程,鄉村學校辦學條件有了顯著提升。
8月4日,走進德城區黃河涯鎮中心小學,教室寬敞明亮,功能室設施完善,星級食堂、宿舍等一應俱全。“這兩年,我們為教室配備了智慧黑板和護眼燈,學校擁有與城里學校同樣寬敞的操場,設施齊全的音樂教室以及種類豐富的圖書室。”該校校長杜金友底氣十足地說,“孩子們在這里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同樣的優質教育。”
實現鄉村教育振興,教師是關鍵。為破解鄉村教師隊伍士氣低落、專業發展滯后、城鄉教育失衡等難題,我市深入推進“五個一批”改革,實施教師“走教制度”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同時,健全完善鄉村教師培養機制,建立鄉村教師成長體系,打造出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扎根鄉村的教師隊伍。
夏津縣第二中學教師發展中心主任朱麗明是山東滕州人,入職已有8年,她自己都沒想到,能在異鄉一所鄉鎮中學工作這么久。她坦言,學校重視年輕教師培養,拓寬優秀教師晉升渠道,讓她在這里工作充滿信心。
夏津縣以“共同體”為核心理念,構建“角色引領+資源整合”雙維體系。打破校際壁壘,成立了29個學科教研中心,吸納500余名骨干教師(鄉村教師占六成)開展常態化教研。通過培訓,朱麗明接觸到了高效課堂、項目式學習、大單元教學等前沿理念。“每周有線上研討,每月有送課交流,讓我從‘閉門造車’走向‘協同創新’。”朱麗明得到快速成長,獲評縣優秀教師等稱號,更在市級學科教學成果評比中獲得一等獎。2023年,她還被提拔為縣第二中學教師發展中心主任,肩負起年輕教師培養重任。“以前,可能會覺得在鄉村教書沒奔頭,現在有平臺、有資源,職業成就感越來越強。”朱麗明所說的,正是我市大多數鄉村教師的心聲。
去年以來,我市扎實推進全國鄉村教育振興先行區建設,持續實施強鎮筑基行動,臨邑縣興隆鎮中學入選全國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校,禹城市辛店鎮等6個鄉鎮入選第四批省級強鎮筑基試點名單,德州益海小學等15所學校入選第五批省級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典型案例。截至目前,全市105個鄉鎮實施了強鎮筑基試點,20個鄉鎮成為省級強鎮筑基試點。
集團化辦學 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
“學校加入教育集團后,教學質量得到大幅提升,思雨的成績也越來越好了。”8月5日,提及女兒近幾個學期的變化,樂陵市民劉新華高興地說。小思雨之前就讀于樂陵市龍山學校,2023年,該市成立樂陵市阜平小學教育集團,龍山學校成為集團校之一,并更名為阜平小學南校區。
按照集團“統一管理、統籌安排、優質共享、相對獨立、擔當作為、創新提升”的辦學理念,該校在習慣養成、特色課程、教師成長、家校共育、書香校園建設等方面有了較大提升。今年上半年,開展了“大練教學基本功”“我的教育故事分享會”等形式多樣的教學教研活動,為教師隊伍建設賦能增效,并組織好習慣示范星、好習慣領航星、書香少年等評選活動,助力學生學習生活習慣持續向好。
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滿足市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更高需求,德州市推動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向縱深發展。在義務教育階段,組建教育聯盟,打造發展共同體,以縣域內名校、優質資源校為核心,將新建校、薄弱校、鄉村學校逐步納入集團化管理,通過教師交流、共同教研等方式,推動強校帶動弱校,實現抱團發展。目前,全市已建立義務教育集團(聯盟)188個,涵蓋772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現100%全覆蓋。
高中教育是衡量一個城市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尺。我市在全市布局搭建十二年一貫制集團化辦學體系,打破學段壁壘,推進小學、初中、高中有機銜接、協同發展。目前,我市已建立起13個以優質高中為龍頭的縱向貫通教育集團,十二年一貫制縱向集團化辦學架構已初步搭建形成。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一幅“學有優教、育見未來”的畫卷正在我市徐徐展開。“我們將不斷探索創新,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促公平,努力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公平又有質量的教育。”市教育局局長王吉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