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山東擁有豐厚歷史文化底蘊,各類文化遺產燦若星辰。據統計,山東共擁有186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位居全國第二。
10月11日,海岱文化譜新篇——“返故鄉·看發展”網絡名人山東行活動走進山東老字號暨非遺文化體驗館與百花洲傳統工藝工作站,感受山東非遺文化如何在浩瀚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歷久彌新。
老字號“牽手”博物館
山東非遺潮起來了
老字號與博物館之間,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目前,山東擁有中華老字號91家、山東老字號251家,其中百年以上企業108家,172家企業產品技藝列入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山東手造”企業高度重合。
近年來,山東創新推動老字號與博物館融合發展。山東老字號暨非遺文化體驗館便是老字號與博物館的融合創新之作,致力于為觀眾提供沉浸式非遺技藝體驗,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傳播老字號優秀商業理念。

相關負責人介紹,體驗館充分融合傳統文化教育、技藝傳習、體驗式文創等多項功能,包括以技藝傳習為主要內容的中藥香囊、掐絲琺瑯、木版年畫、手工皂、琉璃串珠、風箏、魯繡等十余項手工制作體驗項目。通過以博物館內藏品與非遺技藝相結合衍生的文創產品,打造老字號消費的新場景、新業態。
據悉,2023年,山東老字號暨非遺文化體驗館一一老字號與博物館文旅商融合發展創新性實踐項目榮獲第六屆山東省文化創新獎。
目前全省建成開放宏濟堂博物館、青島啤酒博物館等老字號博物館65家,涉及中醫藥、酒水飲料、紡織服飾等多個行業領域,共擁有藏品2.4萬余件;21家老字號博物館被所在城市納入精品旅游推薦路線,30余家老字號博物館開設手工體驗項目。山東博物館、滕州博物館2個國家一級博物館內都設有“山東老字號暨非遺文化體驗館”,非遺文化借此“活”起來。

城市的花式“整活”
藏著破圈密碼
“非遺+”不僅在博物館火熱出圈,與文旅商體不同業態的有機融合更釋放出消費新活力。
龍山黑陶、黃河彩陶、泉水扎染……走進山東省濟南市百花洲傳統工藝工作站,仿佛打開了千年泉城的文化寶藏,來到了一座濟南非遺文化傳承的博物館。

“百花洲傳統工藝工作站不僅是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的國家級傳統工藝工作站,也是全國唯一一個地處城市中心的傳統工藝工作站。”工作站講解員介紹,這里匯聚了52項非遺項目,涵蓋11項國家級、12項省級,形成了看得見、摸得著、帶得走的非遺文化生態。
漫步街區,國潮氛圍從視覺到體驗層層滲透,中秋期間,掐絲琺瑯店鋪推出的玉兔琺瑯書簽、古法香囊等主題文創,將傳統意象與實用美學結合。百花洲文創市集內,20余家特色攤位前站滿挑選的游客,勇氣饅頭餐廳的“饅頭下午茶”將山東傳統面點做出新花樣,成為自帶流量的“網紅名片”,這種多元融合讓假期消費再上新臺階。據統計,假期前7天,百花洲迎來客流8萬余人次,銷售額突破100萬元。
“百花洲保留了不少非遺工坊,非遺傳承人在這里既能展示技藝,又能實現商業價值,很有意義。”網絡名人們穿行于街區,感嘆業態升級后的百花洲為非遺傳承人提供了更廣闊的展示平臺。

??在山東,古老的魯繡、掐絲琺瑯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正交織成一幅生動的文旅畫卷。它們不僅為這片土地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活力,更在薪火相傳中,綻放出愈加璀璨的時代魅力。